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19)
机构
(0)
政策
(12)
资讯
(363)
清单
(129)
资源
(23)
学术
(73)
百科
(0)
其他
(1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亚鲁王》:一部活在口头的英雄史诗
2012.03.05
论坛
“非遗”《亚鲁王》:一部活在口头的英雄史诗 以西部苗语方言流传于贵州麻山地区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第一部)苗汉双语对照文本和汉语整理文本,经过3年的调查、记录、整理、翻译工作,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迄今在麻山地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口头形态流传的《亚鲁王》的被发现和记录,是2009年4月紫云县非遗普查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部叙述和歌颂亚鲁王国第十七代国王兼军事统领在频繁的部落征战和部落迁徙中创世、立国、创业、发展的艰难历程的...
查看更多
龙年谈与龙有关的民俗:二月二吃春饼不做针线
2012.02.21
专题报道
龙年谈与龙有关的民俗:二月二吃春饼不做针线 龙文化和中国民俗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步入龙年,全国各地相继推出有关中国龙的“民俗文化”,与龙相关的物件也受到热捧。今年的大版龙票,一整版20枚,整版面值不过24元,但发售首日,其价格就超过160元,市场最高价甚至达400元。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物,龙的形象深入到中...
查看更多
安顺地戏:屯堡文化的载体
2011.11.07
专题报道
安顺地戏:屯堡文化的载体安顺地戏面具 说到屯堡文化,不得不提安顺地戏。这种源自军傩的戏剧,是屯堡人最主要的族群性活动之一。安顺地戏集娱人、自娱、求神、健体于一体的多功能特性,使得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景区里的地戏演出 “咚咚咚咚……咚哐咚哐咚哐!”随着锣鼓有节奏地响起,一场地方戏在天龙屯堡景区的“演武堂”粉墨登场。 只见戏台上的四个演员身着武将戏服、脸蒙黑色面纱、头戴木雕面具、手执宝剑或矛枪,伴随着鼓点,“杀杀杀”地喊得正酣...
查看更多
安顺屯堡――最后的城堡
2011.11.07
专题报道
安顺屯堡——最后的城堡 屯堡建筑,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 安顺一大怪,石片当瓦盖 这是一个特殊的地域文化群体。 他们至今还生活在贵州安顺深山的古驿道沿线,他们的村子类似部落,均是用石头依山砌成的城堡;他们的住房也很别致,均是附近大山里的片石筑就,“厚石为砖,薄石为瓦”。 走进城堡内可望见高高的碉楼,无论是碉楼内还是曲曲折折的围墙中,均设有望风的岗哨及可打枪、射箭的枪眼...
查看更多
贵州将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网络
2011.08.23
其他新闻
贵州将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网络 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贵州省,将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体系,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风雨桥、傩戏、侗族大歌等。目前,贵州省已经建立了多个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村寨博物馆,正在将
黔
东南州申报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厅了解到,自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设立了11个国家...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精神的“文物”留住
2011.08.19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精神的“文物”留住 苑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分会会长。1958年出生,男,山东省齐河县人。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民俗学博士。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遗产学、韩民族文化源流及昆仑文化研究。1990~ 1992年受东京都立大学邀请,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从事中日韩远古文化比较研究,兼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院非常勤讲师;1994~1995年赴韩,受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邀请...
查看更多
民族自治地方非遗立法回眸
2011.08.19
专题报道
民族自治地方非遗立法回眸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各个民族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流传至今的各种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蕴含着各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
查看更多
第三届非遗节亮相成都
2011.06.01
其他新闻
第三届非遗节亮相成都 41支表演队雨中大巡游市民冒雨观看大巡游河南少林功夫俄罗斯民间舞蹈印尼民间舞蹈成都锦绣蜀艺 为期14天的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1年5月29日揭幕。 ●1个多小时的巡游,表演者们的精彩表演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作为此次国际非遗节的东道主,成都表演队人数最多,达到245名 ●在为期14天的时间里,7大类286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陆续登场 5月29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
查看更多
佳能苗族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在京开幕
2011.03.22
其他新闻
佳能苗族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在京开幕 2011年3月18日,“感动苗情 蝶影共生——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佳能数字化保护成果展”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拉开帷幕。此次展览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独特的苗族文化表演、传承人现场互动等诸多形式,向公众完整诠释苗族文化。开展当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庆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吕品田、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小泽秀树,及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者和苗族文化研究学者出席并参观了展览。本次展览...
查看更多
杨光宾与他的“锻造”人生
2010.08.09
人物
杨光宾与他的“锻造”人生杨光宾在制作银饰 薛力沙摄 在贵州省
黔
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的控拜、麻料、乌高等苗族村寨,银饰制作工艺的历史可追溯至400余年前。这个地区的银匠高手甚多,制作出来的银饰造型精美,远近闻名。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杨光宾就是其中之一。 杨光宾,1963年出生于贵州雷山西江控拜银匠世家,是家族的第五代传人。因生活条件艰苦,两个哥哥很早就参军入伍,杨光宾便成为家中唯一子承父业的银匠师傅。或许在银饰制作的火塘边和敲打声中长...
查看更多
1
53
54
55
56
57
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