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土家族民歌
2018.12.14
土家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土家族民歌是我国土家族民众世代相传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和湖北省、重庆市、贵州省等省的土家族居住区。 湘西土家族民歌有山歌、摆手歌、梯玛歌、风俗歌、生产劳动歌、小调等类型。山歌是湘西土家族广为传唱的歌种,从声腔上分高腔及平腔两大类;摆手歌是土家族跳摆手舞时演唱的民歌,跳唱结合,色彩浓郁,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梯玛歌是土家族梯玛(又称“土老司”,负责祭祀活动并且兼修医术)做宗教法事活动时演唱的歌...
查看更多
土家族民歌
2018.12.14
土家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山地环境中传递历史记忆、民族情感、民风习俗、生产生活等信息的民歌。土家族民歌在贵州省广泛流传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所有乡镇,核心流布区是沿河县境内的乌江流域,辐射官舟镇、和平镇等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北部,乌江下游,与重庆市交界,近邻湘鄂,处于三省一市通衢地。此地为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自古是土家族居住区。 贵州的土家族民歌在代代流传中不断完善,内容涵盖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方面,按劳动题材可分为...
查看更多
渔歌(洞庭渔歌)
2018.12.14
渔歌(洞庭渔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洞庭渔歌是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区渔民世代流传的民歌,主要流布于湖南省岳阳市的临湘、华容、汨罗等县区,益阳市的南县、沅江、桃江等县区,长沙市的长沙、望城、宁乡等县区,湘潭市的湘乡、韶山、湘潭等县区,常德市的津市、澧县、石门等县区;湖北省的枝江、松滋、公安等县区;以及江西省的修水、宜丰、铜鼓等县区。辐射湖南省全境、湖北省大部和江西省西部,其中东洞庭湖渔歌较有特色和代表性。 洞庭渔歌由船歌、菱歌(采莲曲)、喏喏咚和渔鼓筒子构成。船歌与菱歌多在水上演唱,喏喏咚和渔鼓...
查看更多
渔歌(汕尾渔歌)
2018.12.14
渔歌(汕尾渔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汕尾渔歌是瓯船渔民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吟唱的叙事和抒情民歌,是瓯船渔民长期海上生活的“伴侣”,主要流布于广东省汕尾市,以及惠州市惠东县、揭阳市惠来县等地。 瓯船渔民是宋、元时期从北方南迁来的渔民,主要生活在粤东的汕尾市辖区内。汕尾渔歌涉及瓯船渔民生产和生活各个层面,内容广泛。有反映旧社会苦难的,如《水乡怨》《自细跟父去牵罾》等;有反映劳动生产的,如《纺线歌》《十二月渔谚歌》等;有反映爱情的,如《新娘歌》《妹是帆索兄是帆》等;有反映伦理道德的,如《教姑歌》《养子...
查看更多
西岭山歌
2018.12.14
西岭山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岭山歌是对川西西岭山区一带传唱于汉族百姓中的山歌的统称,以西岭雪山脚下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镇为中心并辐射到川西的芦山县、宝兴县、崇州市等地。 西岭山歌色彩鲜明,音域较宽,调子高亢,唱法自由,旋律较为特殊,山味、野味和民族风味颇浓。其旋律优美、唱词生动,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回吟诵,有的悠扬婉转,有的如泣如诉。西岭山歌的5种唱腔风格即老调、小调、大调、吆噢调、牙妹调以及对于特殊唱腔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其音乐性。西岭山歌采用了过去农村(尤其是山区)“哭嫁”的...
查看更多
旬阳民歌
2018.12.14
旬阳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旬阳民歌是流布于陕西省旬阳县各乡镇、同时辐射周边县区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是陕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旬阳县境内的汉江沿线和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尤其普遍。 旬阳民歌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伴随着各类劳动而产生的劳动号子。它曲调简单,节奏铿锵有力,情绪激烈,如汉江船工号子等。二是山歌,它是在山野劳动中自由抒发劳动者情感的歌曲,又称“唱调子”。其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舒缓自由,既可一人独自高唱,亦可多人唱合,还有双方盘诘。三是小调,小调在旬阳民歌中数量最多。它曲式结构规...
查看更多
撒拉族民歌
2018.12.14
撒拉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撒拉族民歌是主要流行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甘肃省积石山县等撒拉族居住区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其主要流布区域是我国青海省东部的循化积石山川黄河南北甘青通道要塞,东至黄河谷道,积石峡东端,西至公伯峡,南至清水沟、街子沟上游。 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撒拉玉尔(传统情歌)、摇篮曲、儿歌、劳动号子、花儿、小调等。玉尔是用撒拉族语言演唱的长篇抒情诗,音乐具有说唱性。《巴西古溜溜》据说是撒拉族先民的原始民歌,是...
查看更多
锡伯族民歌
2018.12.14
锡伯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锡伯族民歌是锡伯族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广泛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群众中,并在其他地方锡伯族人中也有一定影响。 锡伯族民歌曲式结构简单,以单乐段构成,便于传唱。从体裁和内容上可分为民歌、渔猎歌、萨满歌、叙事歌、田野歌(情歌)、习俗歌、劝导歌、格言歌、儿歌和新民歌等。锡伯族民歌有固定曲调,没有固定歌词,演唱者可根据不同听众、对象、场合,即兴编词,讲究比兴,很多歌词要求首、中、尾押韵,具有灵活多变、创造力强、随时代不断发展丰富的特点,体现...
查看更多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2018.12.14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是壮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是壮族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其周边的下甲、伶站、朝里、加尤等乡镇的壮族村寨也有流布。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以单人演唱为主,以铃声和脚踏声为配乐,分为伴奏乐和声乐两类,伴奏乐包括乐器击拍、肢体击拍和人声伴唱;声乐包括吟诵调、韵唱调与咏唱调三种。结构大多为一段体式,个别为二段曲式。音阶有四声音列、五声调式(五声宫调式、五声商调式、五声徵调式),节奏包括有序律...
查看更多
毕摩音乐
2018.12.14
毕摩音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毕摩音乐是彝族祭司毕摩在祭祀、丧葬等仪式和场所吟诵的传统仪式音乐,内容涵盖彝族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生产生活等方面。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的毕摩音乐保留了特有的唱腔、诵腔和曲调,广为流传。除此之外,毕摩音乐还流布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布拖县等彝族居住区。 毕摩音乐内容繁杂,丰富多样,风格别致,可分为“嘎基”和“嘎哈”两大类。“嘎基”主要唱述万物起源、族群迁徙、训世、颂毕祖、神话传说、谱牒、生产生活常识等内容,语言较为通俗明了。“嘎哈”主要为送灵祭...
查看更多
1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