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8.09.03
论坛
一、基本情况为了做好执法检查工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先后到抚州市、高安市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工作开展前期调研。4月底,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执法检查方案,成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任组长,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省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5月28日,执法检查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省文化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旅发委、省教育厅、省民宗局等部门贯彻实施条例情况的汇报,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6月上旬,执法检查组分为2个小组,分别到上饶、九江...
查看更多
变与不变:技术世界中的定州秧歌
2018.08.31
论坛
摘 要:技术与民俗的关系是民俗学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的新生代研究者多关注新技术催生的新民俗,相对忽视了传统民俗也在被技术的洪流裹挟着前进这一事实。本文以地方小戏——定州秧歌为个案,立足于田野现实,探讨现代技术下传统民俗传播与传承的实相。以交通技术、信息技术、舞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深刻改变了定州秧歌的传播样态。技术带来的改变,对定州秧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若能化技术为己用,实现秧歌进一步发展亦不无可能。技术改变的是外在条件,不变的是口传身授的...
查看更多
“中国目连戏展演”暨“中国目连戏的保护与传承”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2018.08.29
要闻
2018年8月24至2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办,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协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恭王府博物馆特别支持的“中国目连戏展演”在北京恭王府大戏楼举行。这次演出汇集了泉州提线木偶戏、安徽马山目连戏、莆仙戏、川剧、绍剧(调腔)、祁剧、新昌调腔、弋阳腔7个声腔8个剧种,展示了《四将开台》《上寿》《追荐功果》《劝姊开荤》《大开五荤》《女吊》《花园罚誓》《调无常》《过奈何桥》《叩地狱...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16期
2018.08.27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6期:2018年8月13日—8月26日 本期信息一览: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 第四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查看更多
瞩望经典,攀登“高峰”
2018.08.27
专题报道
“我88岁了,等了10年了,还要再等多少年,才能等到我们自己的工艺美术馆建起来?工艺美术是美术史的开头,作为视觉形象,它体现了每一个时期的审美观,作为实用产品,它又反映了一个时代、一定社会阶段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水平。它发展了几千年了,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脉传承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何故我们连自己的工艺美术馆都没有了呢?这是我每每想起都痛心疾首的事情。我想在这里呼吁,尽快建起我们自己的工艺美术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在“经典的力量”工艺美术专题学术研讨会...
查看更多
千年琴弦发新声——走进“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
2018.08.27
专题报道
肉孜·巴吾东(左一)与徒弟一起制作都塔尔和弹布尔 沿着荒漠边缘平直的公路前进,水源丰富的地方多是村庄。记者近日来到距离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城6公里处被誉为“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加依村,探访村中的传统技艺。 “十步之内,必有工匠” 一进加依村,一排排以
黄
土和麦草手工涂抹的民居墙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有趣的是,加依村的墙面涂抹并不讲究平整,布满均匀分布的泥包,再配上民族风格的门廊装饰,平添了几分质朴又迷人的风情。村民介绍,这一建筑...
查看更多
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
2018.08.24
论坛
摘要:湖南资兴瑶族的“还盘王愿”在遗产化过程中,其作为“文化”展示给“他者”,同时亦进入社会“公共”领域,统一的活动流程改变了仪式的“时间”存在。在“文化展示”中,口头叙事因文化情境的需要被“选择性”传承,仪式的“内部性”与“边界性”渐趋隐蔽,“公共性”与“地域性”逐步凸显;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群时间表述与时间观不同,当“还盘王愿”仪式被纳入现代时间观,其仪式的时序、文化空间被标准化,在标准化的时间秩序中,仪式与叙事的关联以及信仰因素会被隔断或遮蔽。遗产化的...
查看更多
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2018.08.23
专题报道
广州市民在祠堂观赏巧姐们制作的手工艺品 编者按:今年七夕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开展了七夕节体验式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分赴甘肃省西和县、山东省沂源县、广东省广州市进行实地探访,体验了当地独特的七夕节俗,感受到了地方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在甘肃西和,姐妹们载歌载舞,祭祀祈福;在山东沂源,牛郎织女景区人流如织,人们触摸到爱情的温度;在广州市,人们摆七娘、拜七娘,向仙人祈求的内容已从乞缘、乞巧扩展到乞福。通过三地四天的探访,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是在各...
查看更多
“传承”“活力”兼具的不凡气象——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连办三年的启示
2018.08.22
专题报道
正在举办的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从2016年开始已经举办了三届。该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河南省豫剧院承办。每届展演的主题、剧目都不一样,前年,6个省区市的13个院团演出23台戏;去年,9个省区市包括台湾的豫剧团参加;今年,共6个省区市19个院团演出24场。人们常说,三年小变样,五年大变样。一件事情进行了三年,往往就可能出现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连办三年,积累了经验,我们从中也可以得出对地方剧种发展的...
查看更多
山西非遗博览会“大美太行”活动启动
2018.08.21
地方新闻
陵川盲人曲艺宣传队在博览会启动仪式上表演钢板书《退钱》 8月16日,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等主办的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大美太行”系列活动在山西省晋城市启动。 该系列活动是山西非遗博览会“长城博览”“
黄
河之魂”“大美太行”三大板块之一。活动包括“梨园新秀”山西青年戏曲演员展演、“歌颂新时代”曲艺大赛、“太行风情”传统美术展示、“山西味道”传统美食展销等。 其中,“梨园新秀”山西青年戏曲演员展演重点选取国家级省级传统戏...
查看更多
1
368
369
370
371
372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