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搜索
张春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4年生,天津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春华9岁入天津天华景稽古社科班学戏,12岁进稽古社科班,得娄廷玉、丁秉春等传授及尚和玉指点,1943年正式拜武丑大师叶盛章为师,1946年与张云溪合作成立云华社,后转入中国京剧院,与李和曾、张云溪、李洪春等长期同台合作。张春华的表演以演武丑为主,同时兼演文丑,功底扎实,技艺精湛,是“叶派”武丑的主要继承人,代表作品有《三岔口...
查看更多
刘秀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秀荣12岁入北平四维戏剧学校学习,排名刘维蔓,1949年后转入中国戏曲学校,1952年拜王瑶卿为师,1961年拜尚小云为师。师承梅兰芳、荀慧生、芙蓉草、华慧麟、方连元等先生,开拓了戏路,特别是她得到王瑶卿的器重,学习了“王派”代表作《珍珠烈火旗》《棋盘山》等,被公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始受王瑶卿教益最多,把“王派”艺术展现在舞...
查看更多
刘长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生,江苏无锡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刘长瑜1951年至1959年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京剧旦行表演艺术,曾随筱翠花、华慧麟、雪艳琴、赵桐珊、于连泉等名家学艺,1958年得到荀慧生亲授,工青衣、花旦、刀马旦,尤擅长花旦,后又得到雪艳琴、李玉茹、童芷苓、俞振飞及汉剧陈伯华、豫剧陈素贞、姚淑芳、山西蒲州梆子王秀兰等诸多艺术家的传艺指点。刘长瑜为中国京剧院主要演员,其扮相俊美,嗓音清脆...
查看更多
李金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0年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李金泉12岁进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习艺,工老旦,受教于文亮臣、刘俊峰、时青山等。1941年拜李多奎为师,得其真传,为继承、发展老旦表演艺术打下了坚实基础。李金泉在中国京剧院从艺,重视以情带唱、以唱抒情,唱腔声情并茂,在吐字、发音、归音、气息等技巧的运用上非常精到讲究,代表作品有《钓金龟》《遇后龙袍》《李逵探母》以及现代戏《白毛女》等。
查看更多
杜近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2年生,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杜近芳6岁登台演戏,受教于律佩芳、陈世鼐、刘玉芳等,1945年拜王瑶卿为师,1950年拜梅兰芳为师,15岁搭谭富英、杨宝森班社。自1951年长期在中国京剧院从艺,并与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等京剧名家同台合作,擅演诸多“梅派”剧目,独有的代表作品有《柳荫记》《白蛇传》《谢瑶环》等。其表演兼融梅(兰芳)、王(瑶卿)的艺术风格,又有自己的创造,既有婀娜娇艳之...
查看更多
杨秋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6年生,2009年去世,北京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杨秋玲1950年入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受王瑶卿、程砚秋、华慧麟、赵桐珊等传授,工青衣、花衫、刀马旦。1958年在王瑶卿指导下,曾排演《牛郎织女》《孔雀东南飞》等剧,后又得到梅兰芳的指导。长期从艺于中国京剧院,代表作品有《杨门女将》《满江红》《宇宙锋》等。其表演扮相端庄,嗓音宽亮,在艺术上宗法“梅派”,又博采众长,形成含蓄蕴藉、稳重大方的表...
查看更多
谭元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生,湖北武昌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谭元寿出身梨园世家,曾祖父谭鑫培为京剧“谭派”艺术创始人,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均继承谭派老生艺术。他9岁入京剧“富连成”科班习艺,从雷喜福、张连福、刘盛通等学老生文戏,随王连平、茹富兰习武生戏,后拜李少春为师,技艺精进。谭元寿为北京京剧院主要演员,在七十年舞台艺术生涯中,谭元寿全面继承了祖传的全部谭派经典剧目和表演艺术,为谭派第五代传人,并培养大...
查看更多
梅葆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生,江苏泰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级演员。梅葆玖出身梨园世家,先祖梅巧玲为著名京剧旦脚演员,父亲梅兰芳则是影响深远的“梅派”艺术创始人。梅葆玖自幼便在梅兰芳京剧团担任主演,较为全面地继承了梅派表演艺术,并享誉多个国家与地区,其培养的大批梅派艺术传人,也积极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戏曲舞台上。其表演流畅自然,臻于化境,嗓音清纯明亮,无论吐字行腔还是念白身段,法度森严,忠实...
查看更多
孙毓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生,上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孙毓敏10岁考入北京市艺培戏曲学校,初习武旦,后专工花旦,1952年又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赵绮霞、李金鸿、赵德勋、高玉倩等,1953年从张君秋学戏,1959年进荀慧生剧团拜荀慧生为师,1963年调入梅兰芳剧团。1991年起担任北京戏曲艺术学校校长以来,培养了大量戏曲人才。现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名誉校长,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会长。代表作...
查看更多
赵燕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8年生,河北武清人(今属天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在父母的督导下练功学戏,7岁随父赵小楼在杭州、上海、武汉等地搭班演出,14岁到北京后师从荀慧生等学习青衣、花旦,1947年组建燕鸣社,在京、津、沪等地演出,后长期在北京京剧院从艺。赵燕侠在继承荀派表演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突破传统技艺,唱、念、做、打别具一格,深为观众喜闻乐见。其表演戏路较宽,文武不挡,唱腔悠扬婉转...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