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永新盾牌舞:井冈山麓的民俗文化奇葩    柱马落地稳如山,嗬!  手臂挥下似刀劈,嗬!    八个阵势杀声急,嗬!……  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精心制作的民间艺术专题片中,可以欣赏到头裹白汗巾、右手持响环短刀、左手挽着盾牌的一群武士,正在进行扣人心弦、多姿多彩的拼杀。  这就是江西省永新县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盾牌舞。    盾牌舞是一种集武术、杂技、舞蹈、音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表演艺术样式,又称藤牌舞或滚挡牌。它主要流传在永新的龙源口、烟阁等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亚洲人过端午 粽子大不同端午节粽子大不同   传统的端午节即将来临。 端午节不仅是中国的古老节日,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影响广泛。近些年来,端午节的传统有没有改变?每年的端午节,亚洲各国是怎么过的?  “娘惹粽子”,华人媳妇最拿手  在亚洲,除中国外,过端午节气氛最浓的恐怕要算新加坡,这与新加坡华人多有很大关系。今年端午节来临前,《环球时报》记者在新加坡华人聚集的四马路、牛车水等地看到人们纷纷支起售卖粽子的摊位。一家粽子专卖店的老板说,虽然今年制作肉粽的原料...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陈家祠粤绣坏了 只有苏绣绣娘能补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师,一直致力于广绣的传承、创新,被誉为“现代广绣”奠基人陈少芳正在绣鹦鹉。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师,一直致力于广绣的传承、创新,被誉为“现代广绣”奠基人陈少芳正在手把手的教自己的学生。     ?当年的状元坊,曾经是广州刺绣行扎堆的地方  ?明代起成皇家礼品,英女王在宫中建广绣作坊  ?广绣针法易学,但现在懂设计能创新的人难找  每个老广州的脑海中,或许还依稀有关于粤绣的记忆。当年的状元坊,就是刺绣行扎堆的地方...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羌寨文化,不会成为绝唱  萝卜寨的羌族妇女在家绣羌绣为新寨开寨做准备登上前往新家的客车,父亲整理着孩子的羌族服装  档案  地震中,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轰然倒塌,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永平堡石砌古城墙、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棺葬、无影塔等无不遭到毁灭性破坏;大量研究羌族文化的知名专家也在地震中遇难……绵阳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等专家,在地震灾区羌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座谈会上,发出了呐喊:再不紧急抢救,羌族文化恐将成为千古绝唱!  “吉娜”,羌族传说中最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灾区纪行:北川妇女学羌绣 灾后谋生有新路   地震一周年前夕,在北川县擂鼓镇的板房区,四十三岁的羌族妇女李银群和儿媳坐在门口专心地刺绣,这是当地独具特色的“羌绣”。  李银群正在绣的是一幅“富贵牡丹”,已经绣了三四天,还需一两天才能完工,她儿媳正在绣一面带“羌”字的锦旗,准备送给援建他们的山东建设者,“这种带字的难绣得多,要差不多十天”,儿媳边说边起身向记者展示,“这种锦旗一幅能挣一百二十块,那种牡丹一幅五十。”   粗略估算,靠刺绣她们每人每月能有四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千年古羌寨,在原生态与现代化冲突中涅槃     “萝卜寨不恢复原貌,就是死路一条!”当汶川雁门乡的萝卜寨村支书马前国表达这个愿望时,前来现场勘察的规划专家未置可否,“如果再按照老羌寨的结构来修复老萝卜寨,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为了能抗震,老萝卜寨只能有选择地复制。”另一方面,新建的萝卜寨采用了钢筋和混凝土等现代化的建材,目的就是增强抗震能力,但寨民们却普遍持反对态度。汶川地震将这个千年古羌寨全部震塌,使这个羌文化的标本突然失去。该如何抢救挖掘羌文化这个非物资...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北川羌文化的“草根坚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场大地震,令羌族及羌文化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  作为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特别是羌族博物馆等场馆的倒塌、数十位羌文化研究者、诗人及羌族民间艺术传人的遇难,令人叹息。   然而,就如同星火可以燎原,在北川,一批立志于文化保护的人在这块破碎的土地上苦苦坚守。  舞者王官全:羌文化的土壤在北川   在北川擂鼓镇板房区的文化中心再次见到王官全时,相比两月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重返萝卜寨,见证新生活    “我是萝卜寨的!”一个小男孩朝我的镜头竖起大拇指说。一年过去了,地震给孩子们带来的惊恐慢慢淡去。  地震后萝卜寨第一次“巨变”,是全寨羌族妇女重新拾起羌绣。  2008年5月21日,余震不断,从汶川县城通往雁门乡萝卜寨的道路已经中断。在成都军区某团班长舒兵的引领下,我和两位同行从317国道徒步进入萝卜寨。作为震后第一批进入萝卜寨的记者,我们见证了当地人的团结坚强。  时隔一年,灾难的记忆在日渐模糊,萝卜寨人在重建家园中付出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詠春 咏春 永春 这个名字已经说明一切鹤山,两位年青人在用咏春拳对打。咏春拳“连消带打,借力打力”,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搏击术。  鹤山古劳木便村,88岁的冯朝振(右)与后辈在黏手对练。冯朝振把古劳偏身咏春拳传播于省、港、澳及美国、澳洲、加拿大乃至世界各地,他是在世各派咏春拳传人中辈份最高者。    电影《叶问》将詠春拳的大众影响力再度推高  海内外已经有近千万人在练习这项拳术  詠春“以弱打强”的实战特色,决定了这项拳术受到年轻人喜欢  青山,绿水,小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粤剧里,有广东旧时光省粤剧院一团在茂名化州槐垌村演出,演员在后台化妆。  省粤剧院一团在茂名化州槐垌村演出结束后,“粉丝”围到台前,摄影留念。    今年正月十三,是我第一次到一个普通的粤西乡村看戏。想象中,该是一个竹条、麻布编织的戏棚,或者上了年头的祠堂、古戏台,村里到处是祈望丁财两旺,福寿双全的对联。  在想象和景物的飞驰中,到了化州杨梅镇槐垌村。平整广阔的农田如浅绿的湖水环绕着农舍,一道道田垄像微风吹起的细浪。但田野屋宇之中,矗立的竟然是“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