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1 星期二 农历六月初七 夏至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64)
机构
(4)
政策
(294)
资讯
(8867)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是中国人在“民以食为天”的认知框架中形成的有关食材备制、烹饪与享用的相关知识、实践和习俗。借由对自然馈赠的接纳、物候时节的遵从和五味调和的强调,以及尊崇自然、顺应时节、食疗养生等健康观念及其对民众身体和心灵的观照,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在全中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实践。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烹饪技艺逐步发展成为集艺术性、科学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文化表现形式。中餐烹饪技艺因地制宜,广泛选取原料,讲究巧妙配料,注重调和重味,刀工精湛巧妙,火候...
查看更多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昂酸茶制作技艺是主要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一项传统手工艺。芒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低纬高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6℃,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种植,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提供了优质原材料。 德昂酸茶分食用茶和饮用茶两种,食用茶是经发酵完成后的湿茶,与各种配料以不同烹饪方式制成不同的菜肴,是德昂族传统美食;饮用茶是湿茶经晒干等一系列精加工流程制作而成,可直接冲泡饮用,其汤色金黄透亮,回味甘...
查看更多
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是我国黄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君山岛及许市镇等地。君山岛四面环水,岛上峰峦盘结,沟壑回环,竹木苍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君山银针茶色、香、味、形俱佳,采用“一芽一叶”历经摊晾、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复包、足火、精选等9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其中“九不采”和“双式闷黄”是确保君山银针芽身金黄、鲜醇爽口、回味悠长的重要保障。九不采,是指雨天不采、风霜不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
查看更多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严东关五加皮酒是中国五加皮酒的优秀代表,因产于古严州府城东的东关,即今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镇而得名。建德位于被称为黄金酿酒带的北纬30°附近,属浙西山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十分利于酵母菌群的繁殖生长;该地是新安江、富春江、兰江汇合的水源区,滩浅湾多,潭深流急,水质优良。天时地利造就了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的产生和发展。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
传承
了固态发酵、蒸馏、中药浸渍等传统工艺,选用纯粮白酒、糯米蜜酒、药汁、白砂糖等为原料,历经蒸煮...
查看更多
葫芦制作技艺(文水葫芦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水葫芦制作技艺是用针刻、烙画、彩绘、镂空、浮雕等工艺技术在葫芦上作画的技艺,是葫芦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发祥地为山西省文水县南庄镇吴村,并辐射至周边区域。文水位于汾河谷地中部,山地平原各半,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横贯全境,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壤为半沙半粘,人称“沙盖垆”,非常有利于种植葫芦。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为文水葫芦制作技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 文水葫芦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葫芦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以当地特产的葫芦为创作对象,经...
查看更多
葫芦制作技艺(天津葫芦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葫芦制作技艺在全国许多地区都有分布,天津葫芦制作技艺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在天津诞生、
传承
、发展,并辐射至北京、河北等地。从自然环境看,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又紧邻渤海,土壤类型多样,适合葫芦种植;从人文环境看,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商业重镇,同时也是北方文玩中心。这些都为天津葫芦制作技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厚条件。 天津葫芦制作技艺主要指赵氏葫芦制作技艺,是指通过勒、范、烙、雕、画等技法,使本自天然的葫芦长得尽如人意,成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的传统手工艺。该技艺需...
查看更多
擦擦制作技艺(拉萨擦擦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擦擦是一种小型泥塑手工艺品,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民间手工艺的典型代表之一。公元4世纪,吐蕃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期,擦擦制作工艺传入西藏,目前该技艺主要分布于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绵亘着众多巨大的山脉,奔流着无数湍急的河流,高原湖泊星罗棋布,林海莽莽,矿产和泥土种类都很丰富,为擦擦制作技艺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拉萨擦擦形象一般有佛塔、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度母、本尊护法、高僧大德等,大小不等,常见的高度约3—10厘米,最小的...
查看更多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和昆明市官渡区。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云南盛产的红豆杉、清香木是制作棋盒的上等好木材,冷杉、铁杉可制作棋盘,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制作棋子,优质的原材料促成了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的产生和发展。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采用云南优质硼砂、石英砂、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等天然矿物原料,经古法窑烧并以独特的手工技艺滴制成型。主要工序包括原料精选...
查看更多
骨器制作技艺(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是流传于海南黎族的一种以动物的骨骼为主要材料加工出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传统技艺。海南地处热带,自然资源丰富,黎族先民们在这里从事采集、狩猎、捕捞、制作等活动,创造了黎族传统文化,骨器制作技艺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产生活中,黎族人民对动物的骨骼尽其所用。骨料一方面来源于狩猎,另一方面是家畜宰杀后特意留下来的。黎族骨器的种类有骨铲、骨刀、骨刮器、打纬度刀、骨梭、骨镖、骨簪、骨梳、项饰、牛角号、火药筒等。骨器除了在生产、生活中作为实用具...
查看更多
脂粉制作技艺(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是从鲜花中采撷香气,注入原粉、油料,辅以中药等材料,经过多道工艺流程,制成香粉、香件、梳头油的特殊技艺,主要流布于江苏省扬州市,并辐射至周边区域。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为苏北水陆交通之门户,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其近郊堡城、仪征、江都的鲜花养植基地,里下河地区的菜籽油,高邮湖、邵伯湖的悬湖石粉等为香粉业的崛起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原料。从古至今,扬州女子注重梳妆打扮的习俗催生了扬州的美妆文化,更是促成了香粉制作技艺的兴盛和发展...
查看更多
1
495
496
497
498
499
178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