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16)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34)
清单
(65)
资源
(4)
学术
(9)
百科
(0)
其他
(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古筝艺术(山东古筝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菏泽市 筝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古老拨弦乐器,它在各地流行的过程中,与当地民歌、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不同音韵特点和演奏技法的各种地方流派。近代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筝演奏流派,而以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较为著名。 山东古筝乐演奏艺术是全国较有影响的古筝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的牡丹区、郓城县、鄄城县及周边地区,聊城市的临清市及周边地区。山东古筝乐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西汉时期当地民...
查看更多
回族宴席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 宴席曲流行于青海省门源县,它与回族迁徙到门源有着直接关系。据老人们回忆,宴席曲成形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宴席曲系由宋代宫廷的“燕乐”名称转化而来,主要在婚礼宴席上演唱,同时有动作相伴,故也被称为“宴席舞”、“菜曲”。其表演形式活泼灵便,歌舞并行,有说有唱,主要内容包括祝辞、叙事曲、五更曲、打枉辩、散曲等。祝辞叙述民族渊源,常用于婚仪祝福等;叙事曲也称“大传”,是宴曲的核心部分;五更曲多以五更...
查看更多
江河号子(酉水船工号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保靖县 江河号子是指长江、黄河及其支流上船工们所唱的各种号子,江河之中水急弯大、地貌复杂的航段,行船极为困难,只能靠船工拉纤前行。船工号子也就随之丰富起来。根据行船状态的不同,江河号子可以分成多个类型,其中既有轻松的“下水号”,又有舒缓的“平水号”,更有高度紧张、近于呼喊的“上水号”和“拼命号”。 流经湘、鄂、渝、黔四省市边界的酉水是土家族的母亲河,在其流域范围内是中国土家族最大的聚集地区。旧时这里的土家族有...
查看更多
漫瀚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漫瀚调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清代末年,汉人大量涌入准格尔旗,这一区域迅即成为蒙汉混居地带。在长期共处的过程中,蒙汉两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漫瀚调即是在民间音乐交流中出现的,它以蒙古族短调民歌为母体,将汉族民歌融入其中,最终形成独特的音乐形式。 漫瀚调曲目繁多,现已收集整理出90支,按原调词意大体可分为思苦、歌颂、情爱、渴盼、哀怨...
查看更多
昌黎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民歌是流传于河北省东北部昌黎县的一种
民间小调
,产生年代可以追溯到元代,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 按演唱内容区分,昌黎民歌包括劳动号子、故事传说、爱情、生活四大类型,演唱形式则有秧歌调、单口唱和对口篇三种。县境内地区不同,民歌类型的分布也不一样。东部沿海一带盛行劳动号子,南部地区山歌以秧歌调为主,西部地区与评剧的发源地滦县交界,单口篇和对口篇相对较多。其中东部沿海盛行的渔民号子代表着昌黎民歌的主流...
查看更多
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定州市 冀中笙管乐流传于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以北的近三十个县市,是冀中平原一带特有的一个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用笙等合奏,又称“笙管乐”。除笙、管、笛等吹奏乐器外,冀中笙管乐使用的乐器还有云锣、鼓、铙、钹、铛铛等击奏乐器。笙管乐的乐曲分套曲、小曲及独立成套的打击乐三类,其中套曲篇幅长大,结构复杂,是整个演奏曲目的主要组成部分。冀中笙管乐遍布整个冀中平原,这一地域内的农民以村为单位...
查看更多
广东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台山市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曲名和乐谱可稽的乐曲现有五百多首。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秋...
查看更多
广东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曲名和乐谱可稽的乐曲现有五百多首。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秋...
查看更多
板头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南阳市 板头曲为中州古曲,用筝、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是中华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因主要在河南曲子正式演唱之前,用独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前奏乐曲,故亦称“板头曲”或“河南曲子板头曲”。 板头曲分布较广,南阳、泌阳、邓县、许昌、开封皆可见其踪迹,但传播中心在南阳市。据载,明崇祯年间,板头曲随河南曲子见诸市井。清初,逐渐盛行于上述各地。其乐队不备锣鼓笙管,而以弹拨乐器为主,另加胡琴、四胡等拉弦乐器,由此成为我国民...
查看更多
十番音乐(海南八音器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海口市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10件乐器演奏而得名。这种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在我国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广为流传。十番曲调大多来源于
民间小调
和哗牌(唢呐曲),同时也从戏曲、曲艺及歌曲曲调中吸取了不少养分,其演奏形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演奏时一般由掌板者充当指挥。 海南八音器乐是海南器乐的主要品种,因采用弦、琴、笛、管、箫、锣、鼓、铙八大类...
查看更多
1
3
4
5
6
7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