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2 星期四 农历四月廿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0084)
机构
(1)
政策
(137)
资讯
(7284)
清单
(93)
资源
(1100)
学术
(1191)
百科
(1)
其他
(27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困境
2018.06.07
论坛
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
非遗
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
非遗
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
查看更多
项兆伦:
非遗
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2018.06.06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非遗
的当代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的
非遗
实践日渐活跃。传统节庆重新热闹起来,传统表演艺术与口头文学焕发新的生机,有时代感的传统年画让过年的年味儿更浓,文创设计越来越注重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面实施,富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现代气息的手工艺品成为消费者的钟爱。活力再现的
非遗
对于弘扬优秀道德价值、培厚社区文化积淀...
查看更多
以社区参与为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2018.06.06
论坛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对于深刻认识和解决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引领意义。这一理念,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和推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又有着更为普遍、更为一般的指导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展开,尤其是随着其所强调的“以社区为中心”原则的不断普及,反过来又会从文化交流的角度,为推广“和而不同”的文化多样性观念,进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发挥具体而切实的作用。 作者简介:安...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手工文化建设
2018.06.05
论坛
摘要:“生产性保护”所期望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自力保护”,而不是依赖国家财政的“他力保护”,因而,其要义不在于产品化、商业化等,而在于自力更生。手工艺类
非遗
的产品化、市场化,可能会带来
非遗
产品的市场需要,但
非遗
产品市场需要的本质只是对
非遗
的符号性消费,并非出于对
非遗
的珍爱,只有文化主体的普遍自觉,建构起社会对手工的真正需要,让手工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实现生产性保护。手工艺对人的生存发展具有某种终极意义,是现代社会反抗人的异化的重要途径。但这种价值不是...
查看更多
非遗
“热”下的“冷”思考
2018.06.05
论坛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现和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既要在坚守和传承中汲取营养,保持文化定力,也要在发展中看到隐忧,在热度中保持冷静,顺势而为,积极作为,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搭台子,政府部门责无旁贷。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通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苏已经建立形成了以科学保护作引导,以政策法规作保障,以省级...
查看更多
纪录片成为
非遗
传承传播的新平台
2018.06.04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关系到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囿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非遗
的传承与传播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文化形态正越来越呈现出视听化的倾向,视听化又反过来为文化插上了传播的翅膀。对于
非遗
而言,纪录片无疑是极好的传承与传播手段。纪录片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逼真性和情境感,都为记录探究
非遗
提供了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系列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茶的制作、销售和饮用为线索,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精彩...
查看更多
保护
非遗
关键在于保护传承人
2018.06.04
论坛
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十分注重
非遗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从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
非遗
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截至2018年,我国已进行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和认定,共计3068名,地方认定的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就更多了,逐渐形成了
非遗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中国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它是依附于个体、群体或特定区域空间而存在的“活态”文化。口述文学及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遗
保护的中国实践
2018.06.04
论坛
陶瓷大师在拉坯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我国
非遗
保护的历史只有很短十多年时间,但我国的
非遗
保护工作,很好地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尤其是以乡村为背景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结合了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非遗
保护经验,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探索设立了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
非遗
保护模式,在全世界范围都比较少见,既是对
非遗
保护路径的创新,也是对
非遗
保护理念的创新。1.还
非遗
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非遗
产生于民间,繁荣于民间,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查看更多
“研培计划”:让
非遗
从历史走进当下
2018.06.04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传统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帮助传统工艺等
非遗
走进当代生活,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与教育部启动了“中国
非遗
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逐步确立了“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总体要求,以及“见人见物见生活”的
非遗
保护理念,预示着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发展振兴的新阶...
查看更多
研读“说明书” 贯彻
非遗
法
2018.05.29
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
非遗
法”)是一部具有长效性、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法律。它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对于各级政府开展
非遗
保护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非遗
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开展
非遗
保护工作的文化工作者,笔者认为,
非遗
法为开展
非遗
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本“说明书”,明确了
非遗
项目调查、名录建立、传承与传播等的形式、路径以及具体职责与任务。 北京市西城区现有国家级
非遗
项目36项...
查看更多
1
63
64
65
66
67
12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