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鼓盆歌
2018.12.14
鼓盆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荆州市 鼓盆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曲艺形式,源于我国古代丧礼上“扑一个盆子当鼓打,唱歌陪丧家”的民俗活动,故又俗称“丧鼓”、“丧鼓歌”和“打鼓闹丧”,其具体的形成年代已无法确考。 鼓盆歌流传于江汉平原的沙市、荆州、江陵一带,其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或二人自击鼓板独唱或对唱。民间演出时热心的听众也可参与帮腔,即在每段唱词的开头和结尾一起齐唱,也有一人无伴奏的清唱形式。鼓盆歌唱腔有【平板】、【敲板】、【三句半】和【湖腔...
查看更多
龙舟说唱
2018.12.14
龙舟说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龙舟歌在民间又称“唱龙舟”或简称“龙舟”,是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一般认为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相传为一名原籍顺德龙江的破落子弟所创。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锣或小鼓作间歇伴奏吟唱,声腔短促,高昂跌宕,诙谐有趣,富有宣泄效果。唱词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四句为一组。腔调简朴流畅,富有乡土气息,宜于叙事抒情。节目内容丰富,从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到时事新闻几乎无所不包。但由于民间艺人识字不多...
查看更多
新疆曲子
2018.12.14
新疆曲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新疆曲子是汉、哈、回等民族群众共创共演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伊犁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聚居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将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和西北等地的民歌俗曲同新疆多民族音乐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样式。 新疆曲子的曲目按内容可分为雅、俗两大类,按表演行当可分为文戏曲子和武戏曲子,按音乐结构则可分为越调和小调。它以坐唱为主,既能在...
查看更多
新疆曲子
2018.12.14
新疆曲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新疆曲子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曲艺品种,俗称“小曲子”,孕育形成于清代晚期,陕西“曲子”(越调)、兰州“鼓子”(鼓子调)、青海“平弦”(平调)及西北等地的其他民间俗曲传入新疆后,受新疆汉语方言字调的影响,并与新疆多民族音乐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新疆曲子。这种由汉、回、锡伯等民族群众共创共演的曲艺品种,主要流传分布于北疆沿天山一带的昌吉州八县市、乌鲁木齐、石河子、沙湾、伊宁、霍城、察布查尔和东...
查看更多
天津时调
2018.12.14
天津时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天津时调是我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时调小曲类曲种。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天津城区。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如天津本地流行的【靠山调】、【鸳鸯调】、【大数子】和一些外地流入但天津化了的民歌小曲如【拉哈调】、【秦楼悲秋】、【怯五更】、【后娘打孩子】、【叉杆解狱】、【对花】、【十杯酒】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
查看更多
榆林小曲
2018.12.14
榆林小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榆林市 榆林小曲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陕北榆林地区的曲艺唱曲形式,相传由明代驻扎在榆林一带的军官蓄养的歌伎从江南带来,后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以当地方言演唱并吸收化用了当地的民歌小调,丰富完善为今天的曲艺品种。 榆林小曲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主唱,多人分持扬琴、古筝、琵琶、三弦、京胡、碟子等伴奏并分不同行当兼唱。其唱腔音乐十分丰富,唱腔体裁为曲牌体,或单曲反复,或联曲串唱。伴奏乐器曲目多演绎男欢女爱和儿女情长的...
查看更多
丝弦
2018.12.14
丝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武冈市 丝弦是一种民间曲艺,已有四百多年的演唱历史。武冈丝弦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地,是湖南曲艺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冈丝弦曲调柔腻、委婉,词藻雅致,抒情轻快。多数是表现封建时代女子哀怨情感,也有风趣、诙谐的内容。在武冈丝弦中,《独对孤灯》、《独坐绣楼》、《摘葡萄》、《越调》、《秋江》、《双下山》是很有代表性的。据《武冈州志》等史志记载,武冈丝弦形成于明代,经艺人们...
查看更多
常德丝弦
2018.12.14
常德丝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常德市 常德丝弦是湖南曲种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已然具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 湖南丝弦流传于湖南各地,因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二胡、京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它系由江浙一带流入湖南的时调小曲和湖南本地的民歌曲调融合发展而成,时间约在清代初年。这个曲种用湖南方音表演,在湖南各地的流传中又形成了以常德为中心的“常德丝弦”、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沙丝弦”、以浏阳为中心的“浏阳丝弦”、以...
查看更多
锦歌
2018.12.14
锦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漳州市 锦歌是一种重要的曲艺唱曲形式,流行于以漳州为中心,包括厦门、晋江、龙溪在内的闽南平原地带及台湾省,原名“杂锦歌”,“锦歌”是通行的简称。大约产生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代中期,与泉州南音并称为闽南民间艺术的姐妹之花。20世纪40年代以后,锦歌开始走下坡路。 锦歌的表演形式为多人围坐演唱,同时分持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及木鱼、双铃等自行伴奏。其唱腔音乐丰富繁杂,包括“五空仔”和“四空仔”等常用的主要曲调...
查看更多
扬州清曲
2018.12.14
扬州清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清曲是在明清时期流行于扬州一带的俗曲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艺唱曲形式,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俗称“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用扬州方音表演。它在清代初期即已形成。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二人至八九人分持琵琶、三弦、月琴、四胡、二胡、扬琴由及檀板、碟子、酒杯等自行伴奏坐唱,走上高台后大多由5人分持琵琶、三弦、二胡、四胡和扬琴自行伴奏坐唱。唱腔曲调为各类曲牌,早期主要用...
查看更多
1
1385
1386
1387
1388
138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