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0   星期六   农历三月十二   谷雨 谷雨
忽若秋气生——二十四节气之大暑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2017-07-24 09:30:00


图1 水彩画《大暑》(作者:施颖)

  节气概说

  每年7月22—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正值二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今年的大暑时间是2017年7月22日(农历丁酉年六月廿九日)。

  “大暑”“小暑”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天气开始闷热,土地变得潮湿;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致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农事农谚

  “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北方汛期的关键期,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阶段。高温虽属正常气候现象,但如果长时间连续出现,对水稻等作物又十分不利,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图2 大豆开花结荚(来源:网络)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的农忙开始了。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适时收获早稻,可以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收,还可使双季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必须及时浇灌。

  在苏浙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等说法。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

图3 凉粉草 (来源:网络)

  节气习俗

  大暑食俗  大暑节气,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谚语。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台湾地区大暑时吃凤梨,凤梨在方言中和“旺来”谐音,又有败火的作用。相反,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礼品。湘中、湘北的传统习俗是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图4 浙江台州众人抬起“大暑船”准备穿过街道(来源:网络)

  送“大暑船”   这是浙江沿海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意在把“五圣”(相传为五位凶神)送出海,送暑保平安。“大暑船”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有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数十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被运到码头后还有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港口,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图5 贴三伏贴(来源:网络)

  节气养生

  大暑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季节,需注意饮食调理与卫生,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传统中医认为,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腹泻等阳虚症,到了夏季尤其需要调养。“三伏贴”就是防治的方法,每个伏天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贴三年,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伏天里,人们要避免过度劳动和运动,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锻炼身体,有慢性病史的人,尤其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较大,要格外注意。很多人在夏季喜欢游泳健身,下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发生抽筋和感冒。

  (部分图文内容来自网络,经编者整理。)

编辑: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