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3   星期二   农历三月十五   
木叶动秋声——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2017-08-07 09:24:00

图1 水彩画《立秋》(作者:李大嘴)

  节气概说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通常在公历8月7—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农历丁酉年闰六月十六日)。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暑去凉来,禾谷成熟。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三候为:“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后,小北风带来丝丝凉意;昼夜温差使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形成植物上的露珠;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好像告诉人们酷热已经过去。此时,我国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秋老虎”余威还在。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

图2 莲蓬(来源:网络)

农事农谚

立秋日对农人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说的是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会风调雨顺,没有旱涝之忧,可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立秋日在农历六月还是农历七月,直接关系到五谷的丰歉。

图3 中稻抽穗开花期需防御高温热害 (来源:网络)

立秋前后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此时受旱会给收成带来损失,因而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此时也是棉花的重要生长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整枝、去老叶等措施要及时,以促进其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土地的保水、蓄水能力。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需要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节气习俗

立秋节 也称“七月节”,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开始。《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记:“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曰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有祭祀活动,《新唐书–礼乐志》中说:“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举行,是为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济贸易交流大会,有的与庙会一起举办,也有的专门为秋忙而举办,其目的是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秋忙会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市、布匹市、杂货市等,大会期间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节目助兴。

图4 贴秋膘(来源:网络)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人到夏天,胃口有变化,饮食又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天气转凉,人们胃口大开,希望增加一点营养,以补偿“苦夏”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吃肉食,“以肉贴膘”,俗称“贴秋膘”。

食秋桃 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桃核留起来,待到除夕,悄悄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图5 啃秋(来源:网络)

啃秋 对城市人家来说,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全家围着吃,就是啃秋了。农人的啃秋却是豪放的。树荫下、院落中,他们三五成群围坐着,分享各种时令蔬果:西瓜、香瓜、玉米等等,这是一种满载迎接秋爽、期盼丰收之愿望的习俗。

图6 润燥百合银耳羹(来源:网络)

节气养生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早晚渐凉,体弱人群需避免寒气,切莫过于贪“凉”,肩颈、膝肘关节处也需“捂”起来。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天气凉爽后可以适当増加活动。

“立秋到,防温燥”,古时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抗秋燥养生良方。日常饮食,可以吃些滋润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蜂蜜、核桃、梨、荸荠等,既清热又润燥。但中医认为,绿豆和百合都是性寒食物,脾胃虚寒的人须少吃或不吃。民间也有“秋瓜坏肚”的说法,因为瓜类大多属于阴寒性质,老人、儿童和肠胃不好的人,多吃容易引起腹泻。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