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931
项目编号:Ⅷ-148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湖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恩施市
保护单位: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是以蒸青灶和焙炉为工具,采用多重工序制作蒸青针形绿茶的传统技艺,主要流布于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五峰山一带。

恩施玉露在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其“形似松针、清香持久”,是我国现存的蒸青针形绿茶,当地已培育出适制恩施玉露的鄂茶14新品种,创制成四种针形绿茶新花色。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工序包含蒸、搧、抖、揉、铲、整六大核心技术和搂、端、搓、扎四大手法。先将鲜叶按品种、级别、午别分开薄摊;再以高温蒸汽破坏酶活性,制止茶多酚酶促氧化,除去青草气;薄摊蒸青叶,搧风降温,散发水分,以防闷黄茶叶;再炒头毛火,将蒸青叶放在焙炉盘上,迅速捧叶高抛抖散,蒸发水分;之后揉捻:在焙炉上进行回转揉和对揉,卷叶成条;进行铲二毛火,在焙炉上用“铲”的手法炒茶,蒸发水分,整理形状;整形上光,用悬手搓和依托搓,塑造形似松针、光滑、油润、翠绿的成品茶;最后焙火提香,在焙炉上低温长烘增香,拣选成品。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特征在于杀青工艺,采用特制蒸青灶蒸青,待锅内水充分沸腾,迅速将鲜叶均匀薄摊在屉中,需“冷热分明,正点投叶”。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于清康熙年间(1680年)由恩施芭蕉黄连溪一蓝姓茶商创立。清代,恩施玉露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等一起被列入清代40余支名茶品目。恩施玉露经芭蕉茶商运销鄂北襄樊、老河口及河南南阳等地。该遗产项目一直以师徒制和家族制世代传承。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特殊精湛。制成的茶叶形美质优,早在1965年,恩施玉露就被列入“中国十大名茶”,在海内外知名度较高,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展现了茶人的精湛技艺与卓越智慧,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经济、科技与文化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847
姓名
杨胜伟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苗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恩施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都匀市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信阳市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婺源县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全南县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安吉县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长兴县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
编号
Ⅷ-148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