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931 |
项目编号:Ⅷ-148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四川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雅安市 |
保护单位:雅安市名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是指使用蒙山地区茶叶、利用传统器具、按照传统工序和工艺制作蒙山茶的手工技艺,是我国绿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该技艺流布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核心区域主要在名山蒙顶山、蒙阳镇、中峰乡等乡镇和永兴寺、千佛寺、智矩寺等寺庙,以及雨城区碧峰峡镇、北郊乡等。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地带。蒙山又称“蒙顶山”,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区内以高山丘陵地形为主,土壤大多呈酸性或微酸性,腐殖质、磷钾含量较高,土层疏松深厚,有着得天独厚的茶生长条件。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以蒙顶甘露为主,包括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的绿茶制作技艺和蒙顶黄芽的黄茶制作技艺,主要技艺有如下特点:一是根据芽叶原料季节、下树时间、含水量,秉承世代传承的口诀“看茶制茶”。二是杀青温度高,全凭经验看锅的颜色、靠手的感觉。三是采用全手工制,主要手法有捧、抛、拉、压、撒、推、揉等。四是专门配备火丹师,负责锅温,与制茶师配合默契。蒙顶甘露茶外形曲卷披毫,嫩绿油润,嫩香汤绿,爽口回甘;蒙顶黄芽芽壮齐整,色泽黄亮,油润有金毫,甜香蜜韵;蒙顶石花成茶扁直齐整,银峰挺锐,甘鲜香纯。总体而言,采用传统技艺制作的蒙山茶,具有形美、汤绿、嫩香、爽甘的特点。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起始于汉,兴盛于唐宋明清,一直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口授讲解和实践体悟的过程中传承发展至今。目前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均在雅安市名山区,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生产和经营,另有传承人220余人,以四川雅安为中心在生产和实践中传承技艺,并辐射至雅安周围区域。
白居易曾留下“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千古佳话。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承载着丰富的茶文化信息,除制茶外,还包括贡茶、品茶、祭祀、茶马交易等内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随着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制作技艺、茶艺活动和相关贸易涉及西南各省,成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民族团结交流的生动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张跃华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都匀市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恩施市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信阳市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婺源县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全南县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安吉县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长兴县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 |
编号 Ⅷ-148 |
项目名称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