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943
项目编号:Ⅷ-160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天津市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河西区
保护单位: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是一种融合传统技艺与创新元素,包含多道工序的传统食品制作技艺,起源于天津市河西区,流布于天津各处,辐射全国。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种类繁多,包括散装麻花如绿豆、黄豆、玉米等多种口味,以及适合送礼的礼盒版,以香甜酥脆、久放不绵而闻名。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具有选料精细、工艺考究的传统,由具有丰富制作经验的师傅选用面粉、植物油和白糖等主料,又加了桂花、芝麻仁、青红丝、闽姜、花生仁等十几种小料,通过手摸、眼看、鼻闻等手段,运用面肥发面、熬糖提浆、热油烫酥、糖粒拌馅等传统工艺,经过发肥、熬糖、配料、制馅和面、压条、断条、对条、搓制成型、炸制等20多道关键工序精制成不同口味的麻花。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面粉质量调整油酥大小,并要适应气温高低变化而增减面肥、碱剂量,保证投料配比。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采用搓制成型工艺,始终坚持手工操作,每支麻花由数根细面条组成,在白面条和芝麻面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闽姜等多种小料的酥馅,经拧花搓制成形美、色艳的不同规格、大小各异的麻花品种。

诞生于20世纪初叶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最初是由当时天津城中一位靠卖麻花为生的手艺人刘老八首创,因其店铺地处东楼十八街,故得名“十八街麻花”。后经几代桂发祥人的努力,制作麻花的手艺越做越精,越做越细,“桂发祥”也更出名了。这一技艺以师徒方式传承至今,经历了三代。

天津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产,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就是其中代表,被津门百姓亲切地称誉为“天津三绝”之一。作为天津的地方特产和中华民族的经典食品,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传统手工技艺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既增强了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也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858
姓名
李辉忠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河西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馕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西安贾三灌汤包子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老孙家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缙云烧饼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李连贵熏肉大饼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太谷饼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嘉定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稷山县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和平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晋韵楼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全晋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