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立夏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西安贾三灌汤包子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943
项目编号:Ⅷ-160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陕西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
保护单位:西安贾三清真灌汤包子馆

西安贾三灌汤包子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陕西、宁夏、青海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区亦有流传。西安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食材多样。生活在古城西北的回族同胞采用关中及西北地区丰富的面点食材,逐步与其他民族丰富和完善的面点加工技艺融合,形成了西安贾三灌汤包子制作技艺。

灌汤包子品质佳美,制作精良,注重营养,香味醇厚,是回族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技艺包括熬汤、绞馅、擀皮、包馅、蒸包、配汁6个环节28道工序,在原料选择、调料熬制、操作流程、制作工具、工艺口诀、饮食观念等方面形成了独特技艺和知识体系。在选材上,要求面皮料、牛羊肉、时令蔬菜及辅料等,均须恪守饮食律例,精挑细选,讲究材料上乘,品质优良。在制作时,要求严格遵守家族口口相传的“椒领先、盐跟上、油不腻、尝着香、面柔穰、观三色、形饱满、褶子够、底不掉、醋出头、蘸味足、汤一勺”的操作口诀。制成的灌汤包子,具有皮薄如纸、筋韧柔穰、馅嫩含汤、佐汁香浓的特点,远近驰名。

西安贾三灌汤包子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代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第一代传人贾玉林、贾玉宝兄弟在西安回坊创立馍庄,经营烙蒸面食。百余年来,该项目以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为主,在口传心授的基础上,凭悟性和实践经验掌握核心技艺。该项目传承人队伍稳定,传承脉络清晰,实践者和受众分布广泛,现有第四代传人2人,第五代传人2人。“贾三灌汤包子”被确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之一,目前,在西安回坊及北京等地拥有4家分店。

贾三灌汤包子制作技艺的产生和传承是回汉民族历史融合的生动写照,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历史结晶和生动见证。该项目技艺精湛,是陕西最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符号之一。 它体现了我国回族同胞的饮食观念、经营理念及其处理人和动植物关系的知识实践,对研究中国的回族饮食文化和民族融合交流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贾志亮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回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西安贾三灌汤包子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塔塔尔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馕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中宁蒿子面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老孙家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缙云烧饼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李连贵熏肉大饼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太谷饼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嘉定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河西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稷山县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天津“狗不理”包子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和平区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晋韵楼
编号
Ⅷ-160
项目名称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龙须拉面和刀削面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全晋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