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5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初一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守望羌笛声里的灯火董  阳    风中羌笛,是否悠悠依旧?千年古歌,是否悦耳如初?六月的四川,如约迎来“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震后的羌寨,投向一个古老民族的心灵重建与文化复苏。  “羌”,甲骨文中唯一关于民族的文字。羌族,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汶川大地震让这个历经千年风雨的民族遭遇劫难,在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30万羌族人口近1/10被夺去生命,北川文化馆受损严重、北川羌族研究所的民间老艺人八成遇难。  一部人类文明...
查看更多
论坛
 韩浩月:我们为什么淡忘了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插艾草、吃粽子,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自2006年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7年作为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被国务院列为法定节日,和清明、中秋一样,在节日当天放假一天。今年我们迎来的,是第一个作为法定节日的端午节,在汶川地震带来的伤痛未止的时候,很有必要过好这个节日,借端午节可以驱邪避疫的寓意,护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摆脱灾害...
查看更多
论坛
 遗产保护根在教育 ――学校教育中民俗课程的设置与构想  柯玲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在于人,在于有一批或有一代代热爱文化遗产、懂得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人。学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发扬传统文化,使我们的现代化更具有中国特色,作者提出了在学校教育中设置民俗课程的构想。文章对国内民俗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突出了在学校教育中设置民俗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民俗课程提出了构想...
查看更多
论坛
 生态移民区域如何延续民族传统文化 周建 施国庆  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该民族的历史渊源、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不仅使移民的生产生活场所在空间上发生变化,也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发生变化。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与异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民族或区域传统文化的保留、继承和发扬,需要在生态移民社区管理、房屋规划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允许一些不愿意和不适...
查看更多
论坛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少数民族在场 ――试论少数民族生态观的现实价值 卢延庆   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尧上仡佬族文化村正在举行敬雀节活动。敬雀 节是仡佬族群众祈祷五谷丰登、家业兴旺的民俗活动。 资料图片   贵州省从江县占里侗寨,至今还沿袭着一整套传统的水稻收 割晾晒方式。“禾晾“即为其中之一。 资料图片  ...
查看更多
论坛
 古老的羌族将重新焕发生机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徐平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在映秀到北川这条断裂带上,地震重灾区和羌族聚居区完全重合在一起,本来就人数不多的古老羌族一下子损失了近1/10的人口,羌族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也在瞬间化为乌有。在国家、社会和对口援助省市的大力帮助下,灾区羌族人民开展了顽强的抗震救灾,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但无论是物质文化的重建,还是精神文化的重建,道路都将是十分漫长的...
查看更多
论坛
对加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思考 赵丽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中发布的最新定义,它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
查看更多
论坛
 利用特殊资源 发展特色经济――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利用谈起谭  宏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研究,可以认识其特点,寻找其转换机制和转换形式,拓展文化资源的内容,增加文化资产的实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服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特色经济    当前,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热门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对今天...
查看更多
论坛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 和少英       摘 要: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具有丰富多样、开放兼容、跨国跨境以及和谐共存等特色的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例证, 提出坚持不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为主导、辅之以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等模式, 并强调应重视实践层面的探究以及学习借鉴国...
查看更多
论坛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旅游 ――对伽峰山乡村营地旅游开发的个案调查      陈巍巍 刘 青 雷昭萌    [摘  要]本文通过对富民县伽峰山乡村营地苗族村寨的实地调查研究,主要探索了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地方。试图从人类学的视野关注民族文化的开发、传承、保护和长远发展,尤其是苗族文化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前言。包括对此次调查地的概况介绍,及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和采用的主要方法。二、研究现状分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