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摘要:同样是跨体系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在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对话、建设和平文化和谐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一方面,教科文组织创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框架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在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思路;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目标,又使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贯彻实施能够落在比较扎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陈秀梅,研究馆员,现任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记、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谋求与中国共同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在经贸合作、文化先行策略的影响下,曾经在中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五卷诗》《四卷诗集》,至今依然是相关国家和族群共享的古代经典,其中的诸多文化元素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世界,并在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得以传承和实践,受到这些国家的特别关注。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中国应该积极推动沿丝绸之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托相关民族的古典遗产及其文...
查看更多
论坛
来自四川阿坝的杨华珍很清楚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职责是什么。杨华珍传承的项目是藏族挑花刺绣,今年8月,她来北京办展、参加论坛,谈及上述问题时她反复对记者强调:“我的本职工作、责任和义务是去挖掘、收集、整理、传承,是当好师傅,这个才是我最该做的。我不太懂经营,到了我这个岁数(60岁)也不想‘浪费’时间去学了。”她说,身处非遗保护传承第一线,几年实践下来自己还是有些想法,“这几年开始有国际大牌主动找我们,用授权的方式把我的作品设计成商品外包装,给了我...
查看更多
论坛
    乡土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对近现代中国的基本认知。在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的今日,“乡土”依然是中国社会难以摘除的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的遗存,与乡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传于民间社会的传说、史诗、民谣、舞蹈、戏曲、杂技、手工技艺、民俗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烙上了深刻的乡土印记。可以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乡土社会的文化形态。    城镇化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结构形貌,将乡土中国推向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
查看更多
论坛
9月1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光明网、斗鱼联合主办的“非遗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在发言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生生世世,是每时每刻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的。光明网非常有前瞻性,用最新的最现代的新媒体来做非遗的直播,参与人数之多,效率之高,宣传力度之大,效果之显著都是显而易见的。她相信这样的传播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一带一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源远流长,沿线“非遗”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赋予沿线“非遗”保护新机遇,两者互利互惠。目前,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联合申报世界非遗、实施非遗的跨国界跨区域传播展演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由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现实困境。对此,应从制定“一带一路”沿线非遗保护规划,成立区域性的共享非遗保护组织,加大沿线非遗的普查、认定与申报,持续推进沿线非遗的传播、交流和共享,以“非遗+”策略夯实沿...
查看更多
论坛
  开栏语:这一组文章围绕“一带一路”,主要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文化遗产等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有鸟瞰纵论、有个案剖析,却无不指向丝路经验的总结,丝路精神的阐扬,当是对当前各界热议的“一带一路”话题的一个积极回应。   朝戈金文章从“遗产”或“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入手,辨析了这些概念变迁与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非遗保护所具有的超乎文化领域的深远意义。阿地里文章以《玛纳斯》为对象,从其口...
查看更多
论坛
歙县许村古牌坊“双寿承恩”坊。 作者供图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在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成;  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在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他们,是普通的劳动者,更是徽州文化重要的创造者与守护者;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但来自同一地域——徽州;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徽州百工。  徽州百工,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承载国之匠心,创造神奇与辉煌……壹  打开历史的典籍,他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穿越两晋时光,至唐宋大放异彩,于明清华光四射。  他们的创造登堂入室...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