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软槌锣鼓是流传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高家庄一带的一种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它起源于西汉末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据传,唐太宗李世民用它督促战事,后不断传承发展。明清以来,曲牌多有创新,表演更富变化。 软槌锣鼓与一般的传统锣鼓相比,无论曲牌、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都有一定差异。软槌锣鼓以鼓为主,钹和锣巧妙配合。鼓技表演有一人多鼓、缠头绕项、跳腿转身、跃鼓腾挪。表演队形有包括“行路鼓”和“阵地战”。“行路鼓”在行走中敲打,曲调简洁明快、短小精悍,节奏感强;“阵地战...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塔音乐法鼓是民间乐师融和佛、道、礼音乐而形成的为祭祖敬天仪式、大众娱乐、花会表演、庙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演奏的传统音乐,也是老百姓祈福纳祥、驱邪延寿的伴奏音乐,主要流布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 香塔音乐法鼓始创于明天启三年(1624年),由现津西马庄村的贾明枝先师移来,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香塔老会建会的宗旨是弘扬佛教,普度为善,为穷苦大众百姓服务。香塔音乐法鼓有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执事队伍、活动道场、内外联络系统,以及的应手乐器齐备。 在当地,香塔音...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北辰区      法鼓是天津民间花会的重要项目,本系佛教音乐,据传,最早的一个法鼓团体即是大觉庵金音法鼓会。法鼓会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等组成,而以鼓为主,居于乐队的中央;钹左钹右,各有七八人;铬子、铛子各二人,都在鼓后。表演时各种手持乐器均需“耍”,并要轮流表演。开始演奏称为“开”,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种乐器按谱齐奏。如是在行会时,则只以铬子、铛子打【常远点】曲牌以整齐步伐。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河西区      法鼓是天津民间花会的重要项目,本系佛教音乐,据传,最早的一个法鼓团体即是大觉庵金音法鼓会。法鼓会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等组成,而以鼓为主,居于乐队的中央;钹左钹右,各有七八人;铬子、铛子各二人,都在鼓后。表演时各种手持乐器均需“耍”,并要轮流表演。开始演奏称为“开”,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种乐器按谱齐奏。如是在行会时,则只以铬子、铛子打【常远点】曲牌以整齐步伐。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河西区      法鼓是天津民间花会的重要项目,本系佛教音乐,据传,最早的一个法鼓团体即是大觉庵金音法鼓会。法鼓会乐器由鼓、钹、铙、铬子、铛子等组成,而以鼓为主,居于乐队的中央;钹左钹右,各有七八人;铬子、铛子各二人,都在鼓后。表演时各种手持乐器均需“耍”,并要轮流表演。开始演奏称为“开”,先击鼓数声,继之头钹连敲四声,之后各种乐器按谱齐奏。如是在行会时,则只以铬子、铛子打【常远点】曲牌以整齐步伐。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
查看更多
苗族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重庆苗族民歌是植根于我国西南苗歌特质基因,涵化整合了土家族等民族及今重庆、贵州、湖北、湖南、四川等多地域民歌音调元素的山区民歌。该遗产项目集中流布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及周边地区,以鞍子镇、梅子镇、诸佛乡驻地为中心。唐代诗人许棠在《寄黔南李校书》中说:“俗士尚巴歌”,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蛮歌走向,香凝午帐”。这里“巴歌”“蛮歌”指的就是当时彭水苗族先民的乡土乐歌。 重庆苗族民歌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曲目众多,但以情歌为主。其风格有狂放的,有羞怯的...
查看更多
苗族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南苗族民歌是主要产生并流传于海南省中部环五指山腹地苗族居住地区的传统音乐。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海南苗族是明代迁徒到海南省的。海南苗族居住区域主要集中在琼中及环琼中周边的8个市县。此外,海南省三亚市、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定安县也有零星苗族村落。有海南苗族居住的地方就有苗族民歌。该遗产项目在海南已流传了300多年。 海南苗族的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惯与我国西南内地的苗族有所不同,民歌曲调也有差异。海南苗族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内容上...
查看更多
蒙古族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节奏自由、曲调高亢、悠扬婉转。海西蒙古族民歌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集体创作,一代一代传唱下来的民间艺术。海西蒙古族是青海蒙古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原青海蒙古族二十九旗的八旗现居住在海西。海西蒙古族民歌主要流传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郭勒木德镇,德令哈市柯鲁克镇、尕海镇、蓄集乡;都兰县宗加镇、巴隆乡、香加乡;乌兰县柯柯镇、铜普镇、茶卡镇;大柴旦行委柴旦镇;茫崖行委茫崖镇及海北州祁连县、海晏县;黄南州河南蒙古自...
查看更多
广东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台山市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曲名和乐谱可稽的乐曲现有五百多首。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秋...
查看更多
广东音乐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曲名和乐谱可稽的乐曲现有五百多首。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双声恨》、《三宝佛》、《步步高》、《平湖秋...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