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刻铜(杜氏刻铜)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杜氏刻铜是一种以白铜、黄铜为主要材料,运用杜氏自制刻刀,经过选料、定稿、刻制、打磨、烤色等多道工序,在铜材平面镌刻成图的手工艺,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为中心,向外延展至皖北、豫东、江苏一带。 该刻铜工艺借鉴并吸收了传统竹刻、镶刻、篆刻的技法,主要制作的器物包括墨盒、镇尺、熏炉、茶叶盒、茶壶、水烟袋、酒器、盘等,图案题材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它是一种雕琢难度较大、工艺技巧高超的民间“铜画”工艺,作品具有沉雄拙朴的金石韵味。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内容多系...
查看更多
京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曾为皇室服务的传统宫廷手工刺绣技艺,京绣传承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中心,辐射河北省、天津市等地。它样式丰富、技法讲究,色彩富丽,雍容华贵,装饰性强,艺术特色明显,是“燕京八绝”之一。 刺绣历史悠久,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北京地区的丝织业开始兴旺,绣品中出现了盘金、盘银、平针等多种针法。元代,京绣中常见的平金、盘金、打籽等均已出现。明清两代,宫廷刺绣与民间刺绣的艺术分野愈见明晰,宫廷刺绣简称“宫绣”,即京绣,其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特色日趋鲜...
查看更多
盆景技艺(如皋盆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皋盆景流布于江苏省如皋市,是以本土所生小叶罗汉松为材,经过上盆、蟠扎、排片等工序,再经过长时间的“技压”和“养护”,形成“S”状的植物造型艺术,是我国盆景技艺的代表之一。该
项目
始于北宋,发展于明清,成熟于20世纪。江苏省如皋市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如皋盆景在这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和文化氛围中逐渐臻于成熟。 如皋盆景俗称“两弯半”,主杆造型呈“S”状,左边3片,右边3片,背面3片,互生有致。制作时,主杆选择树型树势,用棕法蟠扎固定形成两弯半,即所谓美...
查看更多
蒙古族刺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尼特蒙古族刺绣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起源于匈奴时期,在13世纪得到发展。苏尼特部落是成吉思汗的文武大臣吉鲁根巴特尔的后裔,其毡绣别具风格。 毡绣绣制首先从制毡开始。制毡大都在夏末秋初进行。要选择一块平坦的草地,把样毡铺好后,开始絮毛。絮好后用温水掸湿掸透。然后把絮好羊毛的样毡卷在一根木棍上,外面包裹起来,两头缝死,木棍两端套上圆环,上面拴好牵引的绳索,牵引滚动。滚动八九里路毡子即可压实成型。回来后,剥去样毡,再反复挤压,这样毡...
查看更多
满族刺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牡丹江满族刺绣是满族先祖粟末靺鞨人在隋唐时期渤海国(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利用本地产柞蚕丝,通过学习吸收中原刺绣精粹,并结合民族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刺绣表现形式。相关出土文物和壁画印证了当时渤海靺鞨绣已相当成熟。该
项目
以东北特有的柞蚕丝线为刺绣原料,柞蚕属野生蚕,其丝具有珠宝光泽、自然柔和。而牡丹江市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柞树森林资源丰富,为该
项目
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原料。 牡丹江满族刺绣以逼真与立体的视觉效果而闻名,表达出光影折射效果,使观者如临其境,观赏价值较...
查看更多
麦秆剪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黑龙江麦秆剪贴流传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地,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由乔汝翼首创。为谋生,乔汝翼把山东家乡的麦秸秆编制手艺带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此基础上研创出麦秆剪贴工艺。 黑龙江省土地肥沃,风光秀丽,小麦生长周期长,木质化程度高,麦秸纤维素丰富,为该
项目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哈尔滨市荟萃了北方的传统历史人文,同时融合了中外文化,历史文化积淀较为丰厚,为麦秆剪贴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和艺术灵感。 经过后世传承发展,现在的黑龙江麦秆剪贴在平贴基础上研制出...
查看更多
彩扎(佛山狮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彩扎是一种普遍流行于南北各地的传统民间工艺,它与祭祀、节庆、游艺等民俗活动密不可分,经过不断的衍生发展,在民间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彩扎技艺以篾骨纸裱为主,同时辅以表面彩绘。由于各地风俗和物产不同,具体用料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地方即以秸秆替代竹篾做骨,以素色布、绸或皮纸作面,河北邯郸的彩布拧台则直接用各色布料进行装裱,色彩装饰也会因地域的变化而各具特点。总的来说,北方彩扎粗犷豪放,对比强烈;南方彩扎文秀细腻...
查看更多
椰雕(海南椰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海口市 海南椰雕是以椰壳、椰木和椰棕为原料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主要流传于海南地区。海南盛产椰子,产量占全国的99%以上,这种资源优势为海南椰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唐代即已出现关于海南椰雕的记载,明清时期椰雕被作为珍品进贡朝廷,赢得“天南贡品”之誉。20世纪中叶以来,椰雕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椰雕制品种类很多,其中既有日用品,也有用于观赏的工艺品,成品上雕有精致的装饰性图案,制作技...
查看更多
灯彩(乐清首饰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乐清首饰龙是流布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一种民间灯彩艺术,流传于该市北白象镇、柳市镇、翁垟街道等地。乐清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商贸文化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是该
项目
诞生的基础。乐清首饰龙制作技艺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代姜淮《歧海琐谈》记载,当时乐清就盛传“村落糊楮,像龙首尾,裁版为身,机转辘轳,篝灯于上,从以金鼓,沿门索赏,谓之龙船灯”。 乐清首饰龙因其具有民俗文化价值和较强的观赏性,一直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每年元宵节前后,当地都会举...
查看更多
灯彩(佛山彩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佛山位于广东东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这里气候温暖,物产丰饶,民俗活动异常活跃,民间工艺丰富多彩。佛山彩灯俗称“灯色”,是佛山民间艺术与当地习俗结合而形成的工艺品。它品类丰富,题材广泛,以喜庆丰收、吉祥纳福及戏剧人物故事为主要表现内容,有头牌大彩灯、人物故事组灯、彩龙灯、元宵花灯、中秋灯、秋色特艺灯及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彩灯。 佛山彩灯的制作包括设计、扎廊、扪衬、装配四大工序,它用料考究,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查看更多
1
663
664
665
666
667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