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跳曹盖
2018.12.14
跳曹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平武县      跳曹盖是流传于平武县白马藏人山寨的民间祭祀舞蹈。“曹盖”是白马藏语音,意为“面具”。曹盖面具是似人似兽的“达纳尸界”(黑熊神)神灵形象。每年的正月初五、初六两天,各寨子都要举行“跳曹盖”来祭祀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跳曹盖的活动程序包括:杀鸡祭祖、祭祀山神、逐户跳曹盖驱鬼、全寨人在戴面具的巫师“白莫”和曹盖的带领下,到河边祭神送鬼等。舞队人数必须是单数,沿逆时针方向围圈起舞。舞队中有不戴面...
查看更多
棕扇舞
2018.12.14
棕扇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棕扇舞是哈尼族传统舞蹈,流传于云南省红河与元江两县交界的哈尼族村寨。   在哈尼族的昂玛突(祭祖节)、库扎扎(六月节)、扎勒特(十月节)等传统节日及人生礼仪活动中,人们都要盛装酒宴对歌舞蹈,双手各持一柄棕树叶跳棕扇舞。   棕扇舞有六十多种套路。舞蹈前,都要先由长者领跳并吟唱古歌和祝词。参与者自由形成圆圈,男里女外,长者先跳,小辈跟进;舞至酣畅,争相进入圈内展示舞蹈技艺。   棕...
查看更多
鄂温克族萨满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      鄂温克族萨满舞是萨满(即巫师)在祈神、祭祀、驱邪、治病等活动中表演的一种祭祀性的舞蹈,也是祈神佑民的一种巫术活动,由男女巫师分别表演。   萨满舞的表演程序一般有祝祷、请神、神附体、送神等部分。表演时,萨满头戴鹿角帽或熊头帽,多模拟动物的形象姿态。   鄂温克族萨满通过舞蹈手段,充当沟通众神灵与人之间关系的使者,在祷词、咒语、吟唱和鼓声中舞蹈。舞蹈时,萨满手击皮鼓(即抓鼓),腰部小幅甩劲,步伐多...
查看更多
协荣仲孜
2018.12.14
协荣仲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协荣仲孜”是藏语的译音,“协荣”是拉萨古城西南曲水县的一个村落名,“仲”即野牦牛,“孜”是舞或玩耍的意思。“协荣仲孜”即协荣村的野牛舞。   协荣仲孜由7名男子表演:“阿热”(领舞)一人,雌、雄野牦牛各一头(二人扮一头牦牛),击鼓、击钹者各一人。   表演时,领舞者先在道白中描述野牛舞的历史:我阿热老人和这两头雌雄野牦牛参加过桑耶寺盛大的落成典礼……(在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壁画中,描绘该寺落成...
查看更多
普兰果尔孜
2018.12.14
普兰果尔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果尔孜流传于阿里地区普兰县,是一种表现藏族古代兵士征战的歌舞。   每年藏历二月下弦月八日和九日(称小“次杰”和大“次杰”)是普兰县西德寺的两个重要宗教节日,果尔孜在此期间表演。   小“次杰”时彩排一次,表演6个段落,果尔孜为最后一段。彩排时观众最多只有三四十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演员的家人。   大“次杰”是正式演出,观众达三百余人。届时演出20个段落,节目内容围绕着西德寺的建寺历史而展开...
查看更多
陈塘夏尔巴歌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定结县      陈塘夏尔巴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深受定结县陈塘镇夏尔巴人喜爱的自娱性民间集体歌舞。   参加歌舞者以妇女为主。歌舞时众人搭腰连臂围成圆圈或半圆圈,此唱彼和。开始时轻歌曼舞,然后以慢板的旋律绕圈移动,再逐步加速转入中板舞,紧接着转入快板,此刻,伴随着舞者的呼喊声,舞蹈步入高潮,最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每逢歌舞时,妇女们都要盛装打扮:身穿黑色的“氆氇”,头顶戴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的帽子,脖子上挂...
查看更多
巴当舞
2018.12.14
巴当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岷县      巴当舞古称“播鼗武”,源于古羌人的“祭山会”,是流行于甘肃省岷县中寨镇的一种祭山神的传统舞蹈。过去,生活在岷县北路片的中寨、维新等村社的农民每逢正月都要跳巴当舞进行祭山神活动,以歌舞的形式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巴当舞主要由3个段落组成:1.安场。本村男子在“春巴”的主持下,手摇长柄“巴当鼓”,列队歌舞,共有9段唱词,配合9种舞步;2.敬山神。这是巴当舞中最主要的部分,在这一段落中,由“春巴...
查看更多
安昭
2018.12.14
安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安昭(土语称“那腾锦莫热”,意为围着圆圈跳的舞蹈)流传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民间喜庆节日和婚礼仪式时用以礼赞祈福的一种群众歌舞。   土族民间有一个关于安昭来历的传说:古代有一个聪明的土族姑娘,为给万民除害,编演了圆圈歌舞安昭,旋转的圆圈舞迷乱了一个叫王蟒的魔鬼的眼睛和心智,人们趁机用绳索套住并杀死恶魔。从此,土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并留下了安昭这种歌舞形式。   参与安昭舞蹈没有人数限制...
查看更多
萨玛舞
2018.12.14
萨玛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萨玛”一词为阿拉伯语,意为“苍穹”、“天河”、“高空”。这种舞蹈主要流传于以喀什市为中心的疏附、疏勒、伽师、英吉沙等县市,尤以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大寺前广场所举行的大型萨玛舞活动最为典型。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男子参加的广场集体舞蹈,参加者无论老少,人数不限,几百甚至上千人可同时随着鼓乐声起舞。   每当穆斯林传统的肉孜节、古尔邦节之际,人们聚集...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了人在舞、马亦在舞的艺术境界,于是卡拉角勒哈就成了哈萨克族民间乐舞的名称。   卡拉角勒哈既可在大型的欢乐集会中,也可在小小的毡房里表演;既可独舞,也可双人对舞或多人集体舞蹈;舞法亦因人因地而异;舞蹈...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