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侗族萨玛节
2018.12.14
侗族萨玛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黎平县      侗族萨玛节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而以榕江县车江侗族的萨玛节最具代表性。   “萨玛”是侗语译音,“萨”即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她是整个侗族(特别是南部方言地区)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侗族认为祖先神威巨大,至高无上,能赋予人们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而对之虔诚崇拜,奉为侗族的社稷神。同时...
查看更多
侗族萨玛节
2018.12.14
侗族萨玛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榕江县      侗族萨玛节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主要以榕江县车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   “萨玛”是侗语译音,“萨”即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她是整个侗族(特别是南部方言地区)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侗族认为祖先神威巨大,至高无上,能赋予人们力量去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而对之虔诚崇拜,奉为侗族的社稷神。同时,萨玛又是传说...
查看更多
怒族仙女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怒族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的怒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三大类别。   怒族仙女节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源于原始崇拜,另一说法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种遗俗。怒族信奉仙女,以祈求安泰。为了纪念传说中的仙女阿茸姑娘,在她死后的第二年农历三月十五,人们举行祭拜活动,逐渐...
查看更多
独龙族卡雀哇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独龙族卡雀哇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江流域的所有独龙族村寨。   卡雀哇节在每年农历腊月即公历的12月至次年的1月之间举行,节期最短3天,最长9天。1991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独龙族人民的意愿,把每年的公历1月10日定为独龙族的卡雀哇节。节庆内容包括木刻传信、跳锅庄、射击猎物模型、火塘烧松叶求吉祥、喝木罗酒、剽牛等。各村寨的卡雀哇节节期前后...
查看更多
苗族姊妹节
2018.12.14
苗族姊妹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台江县      台江苗族姊妹节是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江、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台江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它以青年妇女为中心,以展示歌舞、服饰、游方,吃姊妹饭和青年男女交换信物为主要活动内容,节日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独特。   苗族姊妹节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民俗、婚恋、社交方式传承至今。吃姊妹饭是这个节日...
查看更多
布依族查白歌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查白歌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在贵州顶效镇查白村举行。它源于布依族口传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相传古时候,查白场(原名虎场坝)的查郎救了白妹的命,两人遂成为情深意长的伴侣。白岩寨头人野山猫为抢夺白妹,害死了查郎。白妹放火烧死野山猫,自己也投入火海殉情,与查郎一同变成白仙鹤比翼双飞,飞上九天,成为紫云歌仙。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夫妇,就将查郎和白妹的姓连在一起,把虎场坝改名为“查白场”,将六月二...
查看更多
水族端节
2018.12.14
水族端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端节以亥日为主干推算过节日期,过节批次多,古代分9批,今分7批,首尾间隔约五十来天,保留着水族古代氏族部落庆谷熟、过新年的遗风。   端节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除夕”与“初一”相连的两顿...
查看更多
苗族鼓藏节
2018.12.14
苗族鼓藏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苗族鼓藏节,苗语称为“努纽”(nexniel),也称“吃鼓藏”“吃牯脏”和“吃牯藏的节”。世居在都柳江两岸、月亮山区的绝大部分苗族民众都有过鼓藏节的习俗。都柳江苗族鼓藏节是每十三年举行一次的隆重的祭祖仪式,贵州省榕江县是其代表性流布区域之一。都柳江的苗族人认为,祖先居住在遥远的东方,只有敲击木鼓才能将他们召唤前来。所以,木鼓自始至终贯穿鼓藏节习俗活动,包括“接鼓”“醒鼓”(也称“翻鼓”)“凿鼓”“换鼓”“送鼓”等一系列仪式。 “鼓藏头”作为鼓藏节的组织者...
查看更多
苗族鼓藏节
2018.12.14
苗族鼓藏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苗族历次大迁徙后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据《苗族古歌》载,鼓藏节在先秦以前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已经有了。三苗国在与夏王朝的战争中解体,苗族在往西南迁徙过程中仍然过鼓藏节。苗族迁到雷公山地区定居后,鼓藏节更为盛行。鼓藏节,苗语称“牯哝江略”,意为鼓社节,即以血缘宗族为单位的祭鼓活动。鼓藏节的来历在苗族经典《苗族古歌》里有记,说的是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
查看更多
羌族瓦尔俄足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人,因依山而居,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地处茂县北部的曲谷乡西湖寨、河西村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瓦尔俄足”活动,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因是羌族女性为主要角色的习俗活动,当地人又称之为“妇女节”。   瓦尔俄足的活动程序主要有:1.“瓦尔俄足”前夜的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