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3   星期五   农历四月廿六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彩扎是一种普遍流行于南北各地的传统民间工艺,它与祭祀、节庆、游艺等民俗活动密不可分,经过不断的衍生发展,在民间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彩扎技艺以篾骨纸裱为主,同时辅以表面彩绘。由于各地风俗和物产不同,具体用料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地方即以秸秆替代竹篾做骨,以素色布、绸或皮纸作面,河北邯郸的彩布拧台则直接用各色布料进行装裱,色彩装饰也会因地域的变化而各具特点。总的来说,北方彩扎粗犷豪放,对比强烈;南方彩扎文秀细腻...
查看更多
麦秆剪贴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黑龙江麦秆剪贴流传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地,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由乔汝翼首创。为谋生,乔汝翼把山东家乡的麦秸秆编制手艺带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此基础上研创出麦秆剪贴工艺。 黑龙江省土地肥沃,风光秀丽,小麦生长周期长,木质化程度高,麦秸纤维素丰富,为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哈尔滨市荟萃了北方的传统历史人文,同时融合了中外文化,历史文化积淀较为丰厚,为麦秆剪贴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和艺术灵感。 经过后世传承发展,现在的黑龙江麦秆剪贴在平贴基础上研制出...
查看更多
满族刺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牡丹江满族刺绣是满族先祖粟末靺鞨人在隋唐时期渤海国(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利用本地产柞蚕丝,通过学习吸收中原刺绣精粹,并结合民族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刺绣表现形式。相关出土文物和壁画印证了当时渤海靺鞨绣已相当成熟。该项目以东北特有的柞蚕丝线为刺绣原料,柞蚕属野生蚕,其丝具有珠宝光泽、自然柔和。而牡丹江市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柞树森林资源丰富,为该项目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原料。 牡丹江满族刺绣以逼真与立体的视觉效果而闻名,表达出光影折射效果,使观者如临其境,观赏价值较...
查看更多
蒙古族刺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尼特蒙古族刺绣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起源于匈奴时期,在13世纪得到发展。苏尼特部落是成吉思汗的文武大臣吉鲁根巴特尔的后裔,其毡绣别具风格。 毡绣绣制首先从制毡开始。制毡大都在夏末秋初进行。要选择一块平坦的草地,把样毡铺好后,开始絮毛。絮好后用温水掸湿掸透。然后把絮好羊毛的样毡卷在一根木棍上,外面包裹起来,两头缝死,木棍两端套上圆环,上面拴好牵引的绳索,牵引滚动。滚动八九里路毡子即可压实成型。回来后,剥去样毡,再反复挤压,这样毡...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皋盆景流布于江苏省如皋市,是以本土所生小叶罗汉松为材,经过上盆、蟠扎、排片等工序,再经过长时间的“技压”和“养护”,形成“S”状的植物造型艺术,是我国盆景技艺的代表之一。该项目始于北宋,发展于明清,成熟于20世纪。江苏省如皋市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如皋盆景在这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和文化氛围中逐渐臻于成熟。 如皋盆景俗称“两弯半”,主杆造型呈“S”状,左边3片,右边3片,背面3片,互生有致。制作时,主杆选择树型树势,用棕法蟠扎固定形成两弯半,即所谓美...
查看更多
京绣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曾为皇室服务的传统宫廷手工刺绣技艺,京绣传承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中心,辐射河北省、天津市等地。它样式丰富、技法讲究,色彩富丽,雍容华贵,装饰性强,艺术特色明显,是“燕京八绝”之一。 刺绣历史悠久,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北京地区的丝织业开始兴旺,绣品中出现了盘金、盘银、平针等多种针法。元代,京绣中常见的平金、盘金、打籽等均已出现。明清两代,宫廷刺绣与民间刺绣的艺术分野愈见明晰,宫廷刺绣简称“宫绣”,即京绣,其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特色日趋鲜...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杜氏刻铜是一种以白铜、黄铜为主要材料,运用杜氏自制刻刀,经过选料、定稿、刻制、打磨、烤色等多道工序,在铜材平面镌刻成图的手工艺,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为中心,向外延展至皖北、豫东、江苏一带。 该刻铜工艺借鉴并吸收了传统竹刻、镶刻、篆刻的技法,主要制作的器物包括墨盒、镇尺、熏炉、茶叶盒、茶壶、水烟袋、酒器、盘等,图案题材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它是一种雕琢难度较大、工艺技巧高超的民间“铜画”工艺,作品具有沉雄拙朴的金石韵味。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内容多系...
查看更多
赏石艺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赏石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相融合的艺术方式。它以天然观赏石为审美对象,通过发现和构思石头的造型、纹理、色彩、质地等元素构成的艺术形象,赋予其审美意蕴与人文内涵。从公共空间到厅堂案几,营造合适氛围,以命题概括,辅以诗文书画阐释意境,实现“天造奇石、人赋妙意”的审美追求。 在世代传承过程中,赏石艺术的流布范围不断扩大。古代主要集中在中原、关中、江南、东部和南部沿海等区域,当代全国各地都有赏石爱好者。其发展历程丰富且具有阶段性。秦汉时期,赏石艺术随园林出现而发端...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蒙古民族以精骑善射闻名于世,制作弓箭是古代蒙古族最重要的手工技艺之一,蒙古传统角弓制作技艺广泛分布于蒙古各部落,过去每位蒙古族男人都会制作弓箭,并将手艺世代相传。   蒙古传统角弓的制作,主要包括选材、取料、加工、组合成弓四大步骤。角弓的选材取料是制作良弓的前提与基础,原料包括水牛角、牛蹄筋或牛背筋,弹性很好的竹、桦木、荆木等材料。这些原料经过艺人的加工,制成角弓的重要部件,再用动物胶粘合包装而成。制作...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是存续600多年的传统手工制作琉璃瓦当及其古建饰品的技艺。这一技艺源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鲁城街道大庄社区,由朱氏家族世代传承,在存续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传播到周边的兖州、邹城、泗水、滕州等地区。 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主要产品有宝顶、大吻、屋兽人物、方脊、沟头滴水、连砖、螭龙、望君归等,还有花草松竹等园林建筑饰品。该技艺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手工烧制工艺。其工艺流程包括选土制泥、做坯塑型、制釉、素烧挂釉、色烧等。首先选当地的白土、黑土、粉红色页岩石...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