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听,新时代非遗工作者讲述他们的使命担当
2021.09.24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这些相关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引起了非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作为文化传承路上的接力者,为了“传承好老祖宗的技艺”,非遗工作者一“钻”就是几十年、一守就...
查看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的非遗情结
2021.09.22
要闻
编者按 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期间,来到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石雕、绥德平安书、剪纸、民歌、泥塑等展示,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表示肯定。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跟随总书记的足迹,一起来重温这些珍贵画面和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查看更多
国新办举行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新闻发布会 | 文字实录
2021.08.27
专题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财务司司长马秦临、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公共服务司司长李宏、资源开发司司长单钢新介绍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字实录 陈文俊(摄影:徐想)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查看更多
民间社火(新疆社火)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新疆社火是由舞龙、舞狮、威风锣鼓、秧歌、霸王鞭、跑旱船、太平车、大头娃娃、高跷、抬阁、回族宴席舞、哈萨克族黑走马、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等表演形式组成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新疆社火在新疆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玛纳斯县、吉木萨尔县、昌吉市是新疆重要的农耕区和丝绸之路重镇,新疆社火在以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三地最具代表性。 清代乾隆年间,社火随军屯、民屯政策带到了新疆;清嘉庆时期,社火成为昌吉一带春节期间主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清光绪年间,新...
查看更多
民族
乐器
制作技艺(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民族
乐器
制作技艺之一,在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坛下乡世代传承。耒阳位于衡阳东南部,流经坛下乡的舂陵江畔盛产铜、锡等矿产,为当地炼铜和铜器加工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铜锣是一种以紫铜为主材,按一定比例配入锡、银等金属制作而成的
乐器
,广泛应用于戏曲舞蹈和民俗活动。坛下乡铜锣为传统手工制作,依循选料、配料、熔水、制坯、锻打、剪边、成型、淬火、冷作、抛光、一锤定音等十多道工序,操作流程较为严谨,对火候和手法要求较高,环环相扣,一气...
查看更多
民族
乐器
制作技艺(京胡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京胡制作技艺是京胡制作者按照演奏需求及演唱者的表演情况,选用不同的材料和制作方式,制作出拥有不同音域和音调的京胡的传统技艺。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京剧院团众多,也是京剧名家汇集的地方。北京市西城区是北京市的核心城区之一,旧时众多京剧名伶多居住在今西城区南部,为京胡制作技艺提供了丰厚土壤。 北京的京胡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影响较大的有史(善鹏)派和洪(广源)派,两派均有各自的制作流程和技术。京胡制作技艺包括选料和制作两部分。选料时,按照演奏者的要求选取...
查看更多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单弦牌子曲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形式。它源于北京,是在流行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单曲体岔曲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演唱实践,至清末逐步发展而成的,有枣核儿、腰截、牌子曲三种曲体样式。现今流行于大江南北,尤盛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同时在东北、西北、中南、江浙等地区也有分布。 天津单弦牌子曲主要以八角鼓和三弦为主要伴奏
乐器
,后经发展,乐队伴奏增加了扬琴,使得伴奏乐色更加丰富饱满。其作品取材内容广泛且与时俱进,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时代故事均是其演唱题材,代表作...
查看更多
乐亭大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较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广泛流传于京、津、冀及东北等地,与皮影、评剧并称“冀东三枝花”。相传,乐亭大鼓于1845年前后起源于河北乐亭、滦州,后经几代艺人传承发展,博采诸传统说唱艺术之长,吸收当地民歌、戏曲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至今约有200多年历史。 乐亭大鼓用乡音演唱,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铁(铜)板、鼓等
乐器
伴奏,既能说长篇大书,也能唱集锦小段,既可演唱传统古典,也可演唱现时当代作品,内容丰富...
查看更多
皮影戏(沙河皮影戏)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沙河皮影戏是河北省皮影艺术的组成部分,是分布在冀南并融合晋东南等地皮影戏和唱腔艺术特色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河北省南部,山西、山东及太行山地区也有分布。 沙河皮影戏是古顺德府南关老戏(老西)皮影的一支,保留了邢台老皮影艺人执杆演唱和皮影器具制作的独特技艺,有大量工尺谱、口传剧本流传于世。它的唱腔种类多样、口传剧目丰富、表演技艺高超,皮影造型雕绘结合,地域特色鲜明。沙河皮影制作古朴、雕绘工艺独特,借鉴了寺庙雕塑壁画及其他民间艺术的造型风格,体制简练...
查看更多
二人台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人台起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是集民歌、舞蹈、曲艺、牌子曲、戏曲为一体的地方戏曲,分布于土默特右旗的五镇三乡。土默特右旗素有“二人台戏窝子”之称,北靠阴山,南临黄河,往东为山西省、往南为陕西省、往东北方为河北省,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二人台在蒙汉民歌和曲艺丝弦坐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民间社火中的汉族舞蹈,创造了以一丑一旦为主,唱、做、念、舞的戏剧形态,取名“蒙古曲”。起初俗称“打玩艺儿”,后统称“二人台”。二人台在土默特右旗有独特演唱...
查看更多
1
29
30
31
32
33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