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指从设计、工艺、建造到管理使用的全过程中,采用隔舱板将船舱分隔成多个独立且密封性良好的舱区,以确保船舶水密性能的特殊造船技艺。福船制造技艺流布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惠安县,福州市、长乐市和莆田市的湄洲湾、厦门市以及浙江省温州市等沿海一带。 福船作为我国古代船型代表,以其底部结构呈尖形、小方头宽尾肥大而方正著称,以源于元明时代官船“黑舶五青案”船型为代表作。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工序繁复,主要分为船型设计,造船师傅现场放样,先制作模型...
查看更多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木帆船备受各国商人、使节的青睐,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帆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这种安全性即来源于帆船中的水密隔舱。所谓水密隔舱,就是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开的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各个舱位。水密隔舱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船体的强度,而且即使某一舱位触礁进水也不危及其他舱位,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水密隔舱作为船壳板弯曲的支撑点,也提高了帆船的坚实度。我国的水密隔舱造船技艺早在13世纪末就由马可...
查看更多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晋江市 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木帆船备受各国商人、使节的青睐,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帆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这种安全性即来源于帆船中的水密隔舱。所谓水密隔舱,就是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开的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各个舱位。水密隔舱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船体的强度,而且即使某一舱位触礁进水也不危及其他舱位,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水密隔舱作为船壳板弯曲的支撑点,也提高了帆船的坚实度。我国的水密隔舱造船技艺早在13世纪末就由马可•波罗介...
查看更多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木船是古代水乡人民生活、出行和劳作的重要工具,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木船制造技艺,一直流传至今。这一技艺内容复杂,工序繁多,造出的木船古朴大方,轻盈灵巧,坚固耐用。随着历史的发展,木船的用途逐步由农用、摆渡、内河及沿海捕捞拓展至交通、商业、邮运等领域。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境内河湖港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泽国,木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用具。竹泓木船以材质结实而有韧性的老龄杉木为主要原料...
查看更多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兴化市 木船是古代水乡人民生活、出行和劳作的重要工具,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木船制造技艺,一直流传至今。这一技艺内容复杂,工序繁多,造出的木船古朴大方,轻盈灵巧,坚固耐用。随着历史的发展,木船的用途逐步由农用、摆渡、内河及沿海捕捞拓展至交通、商业、邮运等领域。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镇境内河湖港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泽国,木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用具。竹泓木船以材质结实而有韧性的老龄杉木为主要原料,以铁钉...
查看更多
装裱修复技艺(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书画装裱艺术源于南宋,由宫廷御裱逐渐转向民间。苏州是全国裱画的发源地,并受其影响辐射全国及海外,受其影响较大的有北京、上海、扬州、山东及国内其他地区,海外有日本、东南亚及国外的华侨聚集地。 装裱艺术历唐至北宋已达到一定水平,被称为“宣和装”。明宣德以后吴中书画名家辈出,重心渐渐转移到苏州,苏州继承了米芾时的优良传统并受到吴门画派文人的影响,随后数百年,苏裱的影响跃居全国之首,号称“吴装...
查看更多
装裱修复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荣宝斋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书画、碑帖等的装饰和修复还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装裱古代称为“裱褙”,亦称“装潢”、“装池”。这一技艺的出现,为保存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传承
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历经晋、唐、宋、元的长期发展,到明清时期基本定型,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两个流派。久负盛名的老字号装裱店“荣宝斋”的古字...
查看更多
装裱修复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故宫博物院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书画、碑帖等的装饰和修复还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装裱古代称为“裱褙”,亦称“装潢”、“装池”。这一技艺的出现,为保存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传承
古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历经晋、唐、宋、元的长期发展,到明清时期基本定型,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两个流派。久负盛名的老字号装裱店“荣宝斋”的古字画...
查看更多
木活字印刷技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瑞安市 东源村位于浙江省瑞安市西南部,据当地《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元代初年,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法懋开始把木活字印刷技术引入族(宗)谱编修事业,“梓辑”(运用木活字印刷编修宗谱的工艺)之艺由此问世,历代相承不绝。明代正德年间,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福建迁入浙江平阳。清代乾隆元年(1736),王法懋五世孙王应忠率其子孙由平阳迁入东源,“梓辑”之艺就在东源扎根,一直
传承
至今。 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查看更多
印泥制作技艺(漳州八宝印泥)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漳州市 印泥是图章盖印所使用的一种涂料,因其中的主要原料朱砂呈鲜红色,古代又称之为“丹泥”、“印朱”等。印泥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封泥,当时无纸,人们以简牍(用来书写的竹板)为书写材料。传递公文时,书函外覆以空白简牍,用绳系扎后外敷以泥,再于泥上加盖印章,以为封缄的标志,此泥即是封泥,又称“印泥”。纸张发明后,简牍、封泥俱废。但人们仍仿封泥之法,在公告、信札等之上加盖图章,而以印泥作为涂料。 印泥以朱砂为主要制作...
查看更多
1
840
841
842
843
844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