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2018.12.15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徽州的地域文化,同时又是中华
传统文化
传承的典型,它以徽商为经济基础、宗族为社会基础、理学为核心价值。古徽州“一府六县”与相关的周边地带,是徽州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 2008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绩溪县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2019年12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公...
查看更多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
2018.12.15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齐鲁文化包含了儒家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等为代表的优秀
传统文化
。潍坊市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东夷文化的核心区,齐文化的发祥地,融农耕文化、渔盐文化、手工文化和商贸文化于一体,具有海岱间半岛性复合型文化的鲜明特征,目前已形成“一轴、两翼、十单元”(以白浪河主干线为轴心,潍河、弥河流域为两翼,及与其相连的十个文化特征片区所形成的重点整体性保护区区域)的文化生态格局。 2010年1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潍水文化生态保护...
查看更多
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20.07.01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洛河交汇地区优秀
传统文化
的总和,以河图洛书肇始的人文精神、自然环境造就的麦黍文化、历史演进形成的根源意识为代表,是在历史进程中确定中华文化秩序并持续实践的母体文化,是将创造与奋斗、团结与梦想、正统与担当、开放与包容的精神特质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区域性文化形态。 2020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区域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的...
2024.03.29
相关文件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 文旅非遗发〔2024〕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主要应用于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有利于增加项目实践频次、壮大传承队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有利于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延平郡王信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延平郡王信俗是以郑成功为主要敬仰、祭拜对象的民间信俗,主要分布于郑成功的故乡和他活动过的地区,重要活动地点为厦门和泉州南安石井等地的延平郡王祠,传承群体主要以海内外郑氏宗亲、郑成功信众为主。 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打败外来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民族英雄,受到民众的崇拜和爱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敕封郑成功“延平郡王”的爵位。1662年,郑成功去世后,随着郑氏家庙和开山王庙等祭拜郑成功的大小庙宇相继兴建,郑成功的人格逐渐被提升为神格,延平郡王信俗由此产生并不断发展...
查看更多
民间信俗(巴音居日合乌拉祭)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巴音居日合乌拉祭是一项体现内蒙古科尔沁北部地区民众自然崇拜和山神信仰的习俗活动,主要分布于科尔沁北部地区。“巴音居日合乌拉”意为富庶的心脏之山,其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从清代开始逐渐成为科尔沁右翼前旗民众信奉、祭拜之山,并一直传承至今。历史上,祭日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由旗王府主持祭祀活动;现由当地民众自愿发起成立的“札萨克图巴音居日合乌拉祭祀文化协会”承担此项活动。协会成员由全旗11个努图克地区的热爱当地民俗文化的牧民、嘎查长(村长)、镇...
查看更多
庙会(贵德六月庙会)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贵德六月庙会是以“二郎神”和“文昌神”信仰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藏语称“周卡拉什则”,意为“两神相会的盛会”,由贵德县组织,常牧镇周屯村和河西镇刘屯村联合举办,人数众多,规模盛大,主要活动场地为今贵德县河滨公园。 贵德六月庙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自明代以来,每年农历六月十九至二十五,周屯村和刘屯村的民众将供奉在周屯二郎庙的二郎神和刘屯文昌庙的文昌神,分别请出神殿,载入神轿,开展走村转寺等活动,并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包括祭神、请神、踩神、出马行...
查看更多
庙会(圣堂庙会)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圣堂庙会是以东岳大帝为祭祀对象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在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流域。 据《相城小志》记载,早在明嘉靖初期,相城(今阳澄湖镇)就有举办圣堂庙会的习俗,并逐渐得到了沿阳澄湖地区的苏州、昆山、常熟、上海、无锡等地寺庙的响应,形成了赶会的盛况,名扬吴地。各土地庙相继“解饷”到圣堂庙仁圣宝殿庆贺东岳大帝生日,活动为期三天,参与人数达数万人次,史名“春会”。 圣堂庙会的活动内容主要由会班巡游、祝寿仪式、民众娱乐等组成。从农历三月廿七日下午起到廿八日清晨,当...
查看更多
庙会(天成观庙会)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天成观庙会因祭祀药王孙思邈诞辰而兴起,现发展为集民间音乐、舞蹈、美术、竞技、杂技于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其主要流布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地区。 喀左天成观庙会始创于清初。历史上,庙会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前后举行,届时有药王出巡的大型祭祀活动,场面隆重,号炮声声,万人空巷。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变迁,天成观庙会渐由农历四月二十七至二十九办会过渡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形式也演化为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喀左天成观庙会最初的活动形式是抬药王孙思...
查看更多
农历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夏季的开始。半山立夏习俗是杭州半山地区民众世代传承的,在立夏节气前后送春迎夏的系列民俗活动。这是他们协调地方生产生活节律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结晶,也表达了顺应天时、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立夏习俗的传承地半山街道,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北部的皋亭山脉,大运河南端,距市中心约1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皋亭山脉西端有一座半山腰建有娘娘庙的山峰,俗称“半山”,街道因此得名。相传该娘娘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明清以来,屡毁屡建,香火旺盛。从二月蚕季始至五...
查看更多
1
2
3
4
5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