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蔡李佛拳(广州北胜蔡李佛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是由谭三及其传人在蔡李佛拳的基础上,借鉴医术及北派拳精华,融合实战经验和自我创新,发展而成的
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它始创于广东省广州市,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白云、越秀、荔湾、花都等区,逐渐辐射至周边地区,现已远播至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州北胜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有拳术套路16套、器械25套、对练6套、基本功2套、内功5套,桩法以秤桩为主。它传承了蔡李佛拳的“姜指拳”和以穿、挠、挂、扫、插为主的特点,在技法上创新出连环插捶(拳...
查看更多
八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极拳从明末开始流传,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遍布我国20多个省市,并远播海外40多个国家,是一项极受人们喜爱的武术拳种。 八极拳是内外兼修,意形俱练的功夫,具有理论与实践动作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习练方法自成一家。它在技击理论上,攻防关系上,以及刚与柔、劲与力的辩证关系上,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理论。它讲究外动必发于内,内动必形于外;练内注重精气神、意气力的结合;练外注重四肢百骸协调统一。技术特点上,以技击之道为核心,有机结合意、气、力,以意...
查看更多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氏太极拳是中国五大太极拳流派之一,由吴鉴泉宗师定架于上海,传承至今已逾150年。习练者以上海为基地,辐射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吴氏太极拳具有功架紧凑、松静自然、连绵不断、招势严密的特点。每个动作似停非停、将展未展,肢体配合严密,实腿转换,节节贯穿,小圈转关,表现出吴氏太极拳特有的轻灵沉稳的特点。它强调身心自然,走架松而不懈,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养练双修,表现出平缓、宁静、绵绵不断的运动特点。行拳匀速,一招起势,直至收势,不可间断。因其身法独特,使得动作有...
查看更多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孙氏太极拳,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它由河北省保定人孙禄堂先生融合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创立而成,是近现代影响广泛的太极拳流派之一,深受群众喜爱。河北省保定市为其核心流传区域,全境习练者达9万余人,其中以望都县普及率最高。此外,该拳广泛流传于全国各省市,并远播海外。 孙式太极拳有97式动作,习练要领为高架活步、柔缓圆活、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它具有三大典型特征:其一,高架活步,这是其最本质特点。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
查看更多
单弦牌子曲(含岔曲)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单弦牌子曲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形式。它源于北京,是在流行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单曲体岔曲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演唱实践,至清末逐步发展而成的,有枣核儿、腰截、牌子曲三种曲体样式。现今流行于大江南北,尤盛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同时在东北、西北、中南、江浙等地区也有分布。 天津单弦牌子曲主要以八角鼓和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后经发展,乐队伴奏增加了扬琴,使得伴奏乐色更加丰富饱满。其作品取材内容广泛且与时俱进,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时代故事均是其演唱题材,代表作...
查看更多
乐亭大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较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广泛流传于京、津、冀及东北等地,与皮影、评剧并称“冀东三枝花”。相传,乐亭大鼓于1845年前后起源于河北乐亭、滦州,后经几代艺人传承发展,博采诸传统说唱艺术之长,吸收当地民歌、戏曲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至今约有200多年历史。 乐亭大鼓用乡音演唱,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铁(铜)板、鼓等乐器伴奏,既能说长篇大书,也能唱集锦小段,既可演唱传统古典,也可演唱现时当代作品,内容丰富...
查看更多
碗碗腔(渭南碗碗腔)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碗碗腔,是陕西省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小铜碗,故名“陕西碗碗腔”,主要流传于陕西渭南和西安、户县、绥德、米脂、洋县、西乡等地,在临近的山西孝义,河南灵宝、陕县、卢氏,甘肃兰州也有流传。碗碗腔在陕西分东、西、南、北四路,陕西东府即今渭南市临渭区和大荔县的碗碗腔被称为“东路碗碗腔”,较有代表性。 渭南碗碗腔属于板腔变化体,主要板式有慢板、东路板、慢紧板、紧板、飞板、二八板等,特色唱腔有彩腔和叠腔等十多种。它主要以月琴、碗碗领奏,板胡、硬弦(二股弦...
查看更多
灯舞(吉水鳌鱼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水鳌鱼灯是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谷村流传数百年的民间舞蹈。吉水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戏曲灯彩之乡”。谷村地处吉水县西北,距县城30多公里,是江西省第一大村。1628年,谷村人李邦华任兵部尚书。时值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清兵虎视眈眈,为全心治军,李邦华将家眷送回故里。崇祯皇帝感其忠心,赏赐鳌山灯彩给李邦华家眷玩赏,自此,该项目在谷村流传。 吉水鳌鱼灯舞由鳌鱼、麒麟、狮子、黄龙4种灯舞组合而成,寓意为四季平安、四季吉祥。它气势华贵高雅...
查看更多
鼓舞(四筒鼓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筒鼓舞俗称“四筒鼓”,是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地区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主要分布在昭通市昭阳区的土城、乐居、洒渔、苏甲4个乡镇。《昭通志稿》记载:“四筒鼓,形长,削木为之,两头蒙以皮,乡人丧礼用之,以为跳舞。”据考证,昭通四筒鼓舞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四筒鼓分为座堂鼓、后家鼓、亲家鼓和家祭鼓4种类型。历史上主要出现在祭祀场合,现代演变为节庆场合的表演实践。四筒鼓舞有80多个套路,每个鼓队一般能跳二三十个套路,舞蹈形式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等。四筒鼓舞...
查看更多
龙舞(安仁板凳龙)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仁板凳龙是流传在四川省达州市的传统龙舞,主要分布于达州市大邑县安仁乡及周边麻柳镇、檀木镇、花红乡、东兴乡、大滩乡等20多个乡镇。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多为“湖广填四川”时湖南籍移民后裔。 安仁板凳龙主要在祈雨、年庆等活动中表演。其主要道具板凳龙工艺原始,形状古朴。龙头、龙身通常以长条木凳为基础,用竹篾条制成,再以稻草、苞谷壳等5种农作物秸秆做装饰,象征“五谷丰登”;以板凳的4条腿作为龙腿,寓意“四季平安”。安仁板凳龙有多种表演形式。由3名男性表演时,前两人...
查看更多
1
3
4
5
6
7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