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简牍制作技艺(楚简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楚简制作技艺是以竹、绳为原材料,通过制作毛坯、蒸煮晾干、文字书写、编联成册等工序制成竹简的传统工艺,流布区域主要为湖北省,荆州市是核心区,武汉市、荆门市为重点区。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从古至今都是江汉平原的经济文化重镇,地形以平原为主,多湖泊亦有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楠竹、莴竹、白竹的生长。适宜的气候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楚简制作技艺的产生与传承提供了良好条件。 楚简制作技艺是我国简牍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工艺流程如下:杀青,将圆竹用火烘烤,刮去焦面,避...
查看更多
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坝漆制作技艺是以利川坝漆为主要原料,在制作生漆材料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制漆技艺,主要流布于湖北省利川市、恩施市、咸丰县,并辐射至周边区域。利川市位于鄂西南山区,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延伸部分,为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交汇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和自然条件非常独特,适宜漆树繁殖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坝漆制作技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材料。 坝漆制作技艺因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而得名,包括采割、过滤除杂、脱水氧化、助剂添加、聚合交...
查看更多
北京蒙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镶是在金、银器物上镶嵌珍珠、珊瑚、青金、松石等各类天然宝石,带有蒙藏艺术风格的传统特种金属工艺,在我国主要流布于北京及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区。北京是辽、金、元、明、清数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流传于北京地区的蒙镶技艺,具有鲜明的皇家工艺特征。清末造办处的艺人和民间行业艺人主要集中在东城,蒙镶技艺的艺人也主要分布在安定门内外、外馆东街、五道营、雍和宫、东直门大街等地。一些行业艺人的后代因各种原因回到原籍,该项技艺也因此辐射至外埠。 北京蒙镶工艺以铸板...
查看更多
皮艺(蒙古族皮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古族皮艺是蒙古高原居民喜闻乐见、经常运用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文化表现形式。其分布较为广泛,以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为主要分布区域,在陕西、西藏、新疆、青海,乃至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亦有分布。 蒙古族皮艺历史悠久。在古代,动物皮因轻便、耐磨、防潮,成为游牧民族抵御严寒、防护伪装的生活必需品。清代康熙年间,大批汉族民众移居到草原,使草原文化中开始融入农耕文化因素。在两种文化的共同推进和相互作用下,多元素的皮艺生活用具开始出现。 蒙古族皮艺选材严格,工艺严谨,制作...
查看更多
竹根雕(象山竹根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象山竹根雕是利用毛竹根及其天然形态和肌理,通过艺术构思,雕刻成各种生动造型的传统手工艺,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及周边地区。 象山竹根雕历史悠久,目前所知最早的存世作品是清代嘉庆年间所制。民间艺人根据竹根的形状、肌理,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的书画、雕塑、木雕、石雕等相关艺术精髓,随形施雕,因材施艺,将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机而巧妙地结合于一体,创作出各种造型生动的象山竹根雕工艺品,刀工寥寥而妙趣盎然,有返璞归真的意趣。象山竹根雕的制作过程复杂,有选材、构思、施雕...
查看更多
水晶雕刻(东海水晶雕刻)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海水晶雕刻是发源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东海县在600多年前就开采水晶,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民间已有水晶雕刻制品出现。东海水晶雕刻,除在东海县集中传承之外,现主要流布于江苏省徐州地区的新沂市、邳州市,苏州许墅关,淮安市盱眙县,以及附近的山东省临沂市、淄博市临淄区、淄川区等地区。 水晶古称“水玉”“水精”,因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而具有独特的颜色,并包含丰富的固、液、气包裹体。江苏省东海县水晶资源丰富,储量质量均居全国之...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刺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哈萨克族刺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装饰艺术,历史悠久,起始年代无史料可考。18世纪末,因部分哈萨克人从新疆阿勒泰地区迁居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而扎根于此,现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哈萨克族居住区,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亦有分布。 哈萨克族刺绣主要分为毡绣和布绣两种,广泛用作服饰、帕包、床炕用品及室内装饰。其图案纹样结构严谨,色彩瑰丽,线条粗犷,造型大方,从选料、绘图、刺绣,到成品装饰工艺考究。哈萨克族刺绣的绣料多选用自产的布、毛毡、皮革等物...
查看更多
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彝族刺绣是彝族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它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图案精美,色彩瑰丽,富有地方特色,以特有的民族装饰风格,成为我国民族刺绣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昭觉县和越西县等区域,并辐射到周边地区。 彝族刺绣一般用毛料、木棉质和麻质的平织布为底料,绣线采用棉线、膨体纱彩线、丝光绣线和金线等,常用的工艺手法有挑花、贴花、盘花、穿花、锁花、补花等。其图案纹样都以太阳纹、花草纹、火镰纹、蕨草纹、牛羊纹、兽牙纹等动植物和大自然...
查看更多
厦门珠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厦门珠绣是以各式中空玻璃珠和电光胶片为材料,运用八大技法,绣制出深浅浮雕图案的传统手工技艺,清末民初形成于福建厦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该项目现今以福建省厦门市为核心区,扩散至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等地,此外,广东潮汕地区及东南亚各国亦有分布。 厦门珠绣以丝绒布、皮革等面料辅以棉内衬为载体,选择形态各异的中空玻璃珠、电光胶片为绣制基材,利用平绣、凸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珠绣、叠片绣等技法,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排列组合,用对比、均衡、对称、凹凸等表现...
查看更多
发绣(东台发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台发绣又称“墨绣”,是流传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地区,以本地沿海地区长度30厘米以上的少女头发为“线”,用苏绣传统针法进行绣制的一种传统刺绣工艺。它源于唐代信女用发丝绣制佛像的习俗,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及其周边地区。 东台发绣以人发作原料,用料奇特,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的特点。其画面注重单色线描,风格古朴典雅、苍润秀丽。其作品有一墨绣、润色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等多种类型,包含发绣长卷、胎毛绣、微发绣等多种形式。为了丰富...
查看更多
1
6
7
8
9
10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