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说到晋味美食,你能列举多少?猫耳朵、抿尖面、太谷饼、泡泡油糕、糖醋鱼、传统过油肉、老山西葱花脂油饼、羊肉臊子栲栳栳、阳城烧肝、沾片子、长子炒饼、晋祠桂花元宵、红豆黍米饭…… 种类繁多,多不胜数。山西传统饮食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为餐饮行业提质升级,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据统计,我省国家级、省级传统技艺非遗项目达229个,晋味非遗项目112家,占比近50%。 保护好、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依托海南传统技艺黎锦、苗绣,传统戏剧琼剧、公仔戏,传统美术椰雕、木雕等丰富的非遗资源,近年来,海南非遗以研学、旅游、直播、文创等全新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示非遗和当代生活相融的魅力,不仅成为海南旅游的一大亮点,也让非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海南传统技艺黎锦 非遗旅游有味道 “感觉海南琼剧特别有意思,虽然听不懂,但旁边的字幕帮上了大忙,太精彩了!”来自湖南的张丽无意间“邂逅”到海南琼剧,便被其独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考察朱熹园、八廓街到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从察看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到点赞非遗项目苗绣、藏毯、沙县小吃,从指出“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到强调“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开启之际,让我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传承历史文脉,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时代活力...
查看更多
论坛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的“扶贫作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点蜡作画。新华社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态呈现和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百姓推开富裕之门的重要动力源。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全国设立了2000余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展了2200多个非遗项目,通过对近18万人次开展培训,带动了近50万人就业、20多万贫困户脱贫。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编者按 不久前在福州成功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让人们对如何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有了更多关注。我国有着灿若星河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尤其是凝聚着历代先民智慧与情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是一笔必须保护好、传承好的巨大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关注相关产业发展。 在全国各族人民共享小康生活、迈向共同富裕的今天,“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展现多彩的中华文化与...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策部署,推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创新,根据《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川宣通〔2020〕16号),省委宣传部等7部门在全省联合开展了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遴选工作。在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申报推荐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会议审定等程序,8月5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名单正式公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榜...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7月28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赣南师范大学举办的202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东河戏”传承人群研修班在江西省赣州市开班。 图为参加“东河戏”传承人群研修班人员的合影。 本次研修班旨在通过高效有序、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学员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探索提高东河戏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手段和新方法,构建满足和适应...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组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中国的非物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8月,雅拉香波雪山下的雅砻河谷,草长莺飞,风光秀丽。 走进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一幢幢藏式小楼鳞次栉比,在村中林荫小道上,在麦浪翻滚的田野里,随处可见拍照留影的游客,“面具”下的千年古村正揭开神秘的面纱。 “相传在公元15世纪,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募资修桥时途经这里,创作了雅砻扎西雪巴藏戏,600多年来传唱不息,因此这里也被誉为‘藏戏第一村’。”扎西曲登社区居委会主任尼玛次仁向记者介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日前,以“记录我们的新时代”为主题的广州非遗新作品展在广州塔开幕。展览分为“致敬英雄”“致敬城市”“致敬传统”“致敬未来”4个展区,展示了广州非遗传承人和社会人士创作的100件非遗新作品,集中展现新时代广州非遗的新成果,表达手艺人对建党百年的美好祝愿。 用工匠精神致敬建党百年 本次展览展出的非遗新作品在立意、形态、题材上进行突破。创作者们在展示传统技艺的同时,通过作品讴歌党和人民、讴歌新时代。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