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毛绣(察哈尔毛绣)
2021.08.23
毛绣(察哈尔毛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察哈尔毛绣又称“毛植”,是蒙古族古老的手工技艺,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现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翼后旗周边为核心传承区域,北京市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察哈尔毛绣以动物皮毛上的锋毛(退绒)为原材料,在纱网上栽植出各种动物图案形状,供人们观赏或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其制作程序繁多,工艺复杂,手法和技术难度较大,作品绵软柔滑、拙朴自然、形象生动,具有色彩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征。察哈尔毛绣材料天然,所制成品环保可靠,其作品既可作饰物观赏,亦可用作床上用品、座垫靠背、服...
查看更多
发绣(东台发绣)
2021.08.23
发绣(东台发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台发绣又称“墨绣”,是流传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地区,以本地沿海地区长度30厘米以上的少女头发为“线”,用苏绣传统针法进行绣制的一种传统刺绣工艺。它源于唐代信女用发丝绣制佛像的习俗,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及其周边地区。 东台发绣以人发作原料,用料奇特,具有不腐、不蛀、不褪色的特点。其画面注重单色线描,风格古朴典雅、苍润秀丽。其作品有一墨绣、润色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等多种类型,包含发绣长卷、胎毛绣、微发绣等多种形式。为了丰富...
查看更多
发绣(温州发绣)
2021.08.23
发绣(温州发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温州发绣是流传在浙江省温州市的一种传统发绣工艺。其起源可追溯到元代,明清时期在民间传承。它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平阳县、瑞安市、永嘉县、乐清市等地,近几年逐步向全国其他地区延伸。 发绣是以人的天然发丝为材料,以针为工具,在绷平整的布帛上勾勒粉本,继而用手工施针度线塑造形象的传统手工艺。温州发绣,地域特色鲜明、技艺独特。它以针为工具,以长发为材料,在缎地上绣制。其工艺流程有构思构图、选头发和绷底料、上底稿、绣制塑造形象、下绷装裱和装框。绣面以...
查看更多
厦门珠绣
2021.08.23
厦门珠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厦门珠绣是以各式中空玻璃珠和电光胶片为材料,运用八大技法,绣制出深浅浮雕图案的传统手工技艺,清末民初形成于福建厦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该项目现今以福建省厦门市为核心区,扩散至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等地,此外,广东潮汕地区及东南亚各国亦有分布。 厦门珠绣以丝绒布、皮革等面料辅以棉内衬为载体,选择形态各异的中空玻璃珠、电光胶片为绣制基材,利用平绣、凸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珠绣、叠片绣等技法,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排列组合,用对比、均衡、对称、凹凸等表现...
查看更多
鲁绣
2021.08.23
鲁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鲁绣又称“山东绣”“衣线绣”,是山东地区传统刺绣工艺的总称,为我国“八大名绣”之一。它开迹于远古人的养蚕生活,其发展同中华文明史同步,主要包含烟台绒绣、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高桥手绣、文登鲁绣、五莲割花技艺等品类。鲁绣以山东全境为核心分布区域,不同鲁绣品类集中在各自的发源地及辐射地区,呈现出多核分布格局。 历史上,鲁绣多以绸、罗、缎、绢、棉、麻等质地的暗花织物为绣地,以柞蚕丝线、彩色合股丝线、棉线等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针(辫子股针...
查看更多
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
2021.08.23
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彝族刺绣是彝族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它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图案精美,色彩瑰丽,富有地方特色,以特有的民族装饰风格,成为我国民族刺绣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昭觉县和越西县等区域,并辐射到周边地区。 彝族刺绣一般用毛料、木棉质和麻质的平织布为底料,绣线采用棉线、膨体纱彩线、丝光绣线和金线等,常用的工艺手法有挑花、贴花、盘花、穿花、锁花、补花等。其图案纹样都以太阳纹、花草纹、火镰纹、蕨草纹、牛羊纹、兽牙纹等动植物和大自然...
查看更多
布依族刺绣
2021.08.23
布依族刺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布依族刺绣,布依语称其为“绡哇”,是一种广泛流传于贵州省布依族生活区域的传统手工艺。据文献记载,布依族刺绣至晚在明代已经形成,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广泛分布于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流域,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所辖9个县(市、新区)为核心流布区域,在云南、四川等省亦有分布。 布依族刺绣包含图案题材、种类、织法三方面内容。其题材丰富多彩,主要以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花鸟鱼虫、草木藤蔓、山川河流、十二生肖等为主,深刻反映了布依族人依山傍水而居,敬畏大自然、亲近大...
查看更多
藏族刺绣(贵南藏族刺绣)
2021.08.23
藏族刺绣(贵南藏族刺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贵南藏族刺绣又称贵南“针线”,是流传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传统刺绣。它是西藏农耕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结合的产物,大约在民国时期传入贵南,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贵南县有着丰富的藏绣艺人资源和浓厚的藏绣文化底蕴,被称为“藏绣之乡”。 贵南藏族刺绣,装饰性极强,广泛应用于藏族妇女的发辫套、服装领边、鞋帽等物品上。传统针法有平针、串针、套针、跳针、回旋针法等十余种,通常根据绣品类型选用不同针法,民族服饰刺绣以缠针、平针为主,佛教唐卡和寺院柱帘饰上主要采用套针...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刺绣
2021.08.23
哈萨克族刺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哈萨克族刺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装饰艺术,历史悠久,起始年代无史料可考。18世纪末,因部分哈萨克人从新疆阿勒泰地区迁居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而扎根于此,现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哈萨克族居住区,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亦有分布。 哈萨克族刺绣主要分为毡绣和布绣两种,广泛用作服饰、帕包、床炕用品及室内装饰。其图案纹样结构严谨,色彩瑰丽,线条粗犷,造型大方,从选料、绘图、刺绣,到成品装饰工艺考究。哈萨克族刺绣的绣料多选用自产的布、毛毡、皮革等物...
查看更多
水晶雕刻(东海水晶雕刻)
2021.08.23
水晶雕刻(东海水晶雕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海水晶雕刻是发源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东海县在600多年前就开采水晶,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民间已有水晶雕刻制品出现。东海水晶雕刻,除在东海县集中传承之外,现主要流布于江苏省徐州地区的新沂市、邳州市,苏州许墅关,淮安市盱眙县,以及附近的山东省临沂市、淄博市临淄区、淄川区等地区。 水晶古称“水玉”“水精”,因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而具有独特的颜色,并包含丰富的固、液、气包裹体。江苏省东海县水晶资源丰富,储量质量均居全国之...
查看更多
1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