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论坛
景德镇陶溪川市集 陶瓷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传承发展好陶瓷文化,使这种文化力量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是历史的责任,更是现实的需要。在当下,通过创新性的活化利用陶瓷文化遗产资源,讲好陶瓷故事,让陶瓷文化遗产走进生活,不仅可以使陶瓷非遗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发展中“活”起来,提升地方软实力,促使陶瓷文化旅游“动”起来,还可以带动关联陶瓷产业发展,使得陶瓷文创产品“亮”起来,增强文化自信,让陶瓷对外交流“火”起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多民族聚居的贵州,是活化的非遗“博物馆”。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反排木鼓舞、锦鸡舞、民族刺绣、民族服饰、蜡染、银饰等构成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重要内涵。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促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今,贵州兴起了体验游、研学游、村寨游等“非遗+旅游”的新业态,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精心策划,非遗体验精彩纷呈 走进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黄冈侗寨,禾晾林立...
查看更多
访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此,新华网文化频道采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请他对《意见》进行解读。 2017年,潘鲁生在调研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中 新华文化:《意见》明确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到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将要实现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西藏拉孜堆谐。 新华社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2018年以来,在国家多部门的支持下,许多地区大力开展“非遗+扶贫”工作,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振兴传统工艺。截至去年6月,各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超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在“生产性保护”的努力下,众多乡村特色文化资源...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物,从自然之物成为人工之物,被纳入人的探索、认知、利用包括审美的范畴,和人结成不同层面的关系,成为食物、工具或者资源、环境乃至心灵寄托等,维持人之生存,延伸人之技能,拓展人之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物本身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不断衍生新的功能、意义和价值,最终结成一张物人关系之网,并呈现今昔文化范畴中的物人关系,揭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实质。 【关键词】物;意识形态化;文化遗产;价值 一、脱胎于自然之物:人工制品的出现及...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是鄂温克族世代相传、以口头表现形式传播的民族传统文化,涵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笑话等,是散文体和口述体的民间文学集成。鄂温克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约有1000多个,包括勇武过人的英雄故事、驱魔降妖的神话故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如太阳姑娘、白纳查、海兰察的传说等。这些内容丰富的民间故事伴随着鄂温克族的发展而广泛流传,是鄂温克人用自己特有的文化与天地自然及部族成员之间最深层次的...
查看更多
都玛简收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都玛简收》是一部描述哈尼族美丽聪慧女子都玛简收出生、成长、谈情、遭遇逼婚、变成大树王回归天界、获取农耕历法的叙事史诗,是哈尼族流传范围最广泛、涉及人口最多的民间文学作品。它流传在操哈雅方言和豪白方言的哈尼族居住地区,包括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红河、元阳、金平等县,玉溪市元江县,普洱市墨江县、江城县,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绿春县哈尼族居住村寨为其核心流布区域。 史诗《都玛简收》分11个章节,共2487行,以都玛简收故事为线索,成功塑造...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赫哲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虽然没有民族文字,却有悠久深厚的民族语言文学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创造了独特的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嫁令阔是赫哲族民歌的总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敖其、同江街津口、八岔及饶河四排赫哲族居住地。千百年来,赫哲人用嫁令阔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光明幸福的祈望。 嫁令阔多以固定曲调和即兴填词演唱为主,以口弦琴、舞蹈助兴为辅。歌唱爱情、向往光明美好、触景生情是其重要的主题和形式。它的歌词大多采用夸张、比喻、联想等艺术手法...
查看更多
仡佬族民歌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仡佬族民歌是仡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凝练而成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分布于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坪地场乡、青阳乡、五德镇、聚凤乡、龙井乡、龙塘镇、白沙镇。石阡深处贵州东北部腹地山区,居住着仡佬、苗、侗、土家等19个少数民族。仡佬族是贵州的世居民族,其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仡佬族民歌多以婚恋为主题,曲调各具风格,记录了仡佬族的社会发展、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民族情感和军事战争等信息,主要分为抒情类(含情歌、生活歌)、叙事类(含时政歌、仪式...
查看更多
独龙族民歌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独龙族民歌又称“曼祝”,是独龙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历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该乡地处贡山县西部,东邻贡山县丙中洛乡、茨开镇,西南连担当力卡山,北接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乡。 独龙族民歌可分为劳作歌、习俗歌、祭祀歌、情歌、儿歌、颂歌等类型,审美情趣独特,是独龙族民众在生产生活中表达情感、传递诗意的基本方式之一。独龙族的劳作歌很丰富,春耕播种时唱《播种歌》,秋收打场时唱《收粮食歌》,妇女织布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