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8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流传于辽西医巫闾山地区,是以表现满族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崇拜的萨满文化,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内容的剪纸形式。剪纸中记录满族风俗的作品,表现了近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医巫闾山山林文化的融合,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上中国...
查看更多
2019.12.28
“含山轧蚕花”是杭嘉湖蚕桑地区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最具群体性的“蚕事”民俗活动。因人山人海,十分拥挤,形成了“轧”的热闹场面,故名“轧蚕花”。2006年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作为“中国传统桑...
查看更多
2019.12.28
“扫蚕花地”是一种以歌舞表演为主要特征的蚕桑习俗之一。2008年,蚕桑习俗(扫蚕花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重要子项目之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调查研究,整理抢...
查看更多
2019.12.28
2008年,蚕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蚕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年来,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该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
查看更多
2019.12.28
杭罗是丝绸品种之一罗里面的地方性名品。杭罗原产杭州,由纯桑蚕丝以平纹和纱罗组织联合构成,绸面具有等距规律的直条形或横条形纱孔,孔眼清晰,质地刚柔滑爽。2006年,蚕丝织造技艺(杭罗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蚕丝织造技艺(杭罗织造...
查看更多
2019.12.28
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之称。2008年,蚕丝织造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余杭区国家级非遗项目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更多
2019.12.28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项目保护单位对庄河剪纸的保护工作制定了相关的保护规划,使庄河剪纸保护传承工作在庄河市城乡普遍展开,先后涌现出以韩月琴家族剪纸传承基地等为代表的家族、校园剪纸传承基地;涌现出以韩月...
查看更多
2019.12.28
蜀锦专指蜀地(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国家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认定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蜀江锦院”)为蜀锦织造技艺传承单位;200...
查看更多
2019.12.28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历史悠久,它创始于隋唐,发展于宋代。是一种古老丝织技艺,它以“通经断纬”特殊的织造技艺以及其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具秀,作品正反如一,区别于任何织物,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织品,有“织中之圣”之誉。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
查看更多
2019.12.28
宋锦,顾名思义,应该是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织锦,因主要产于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苏州宋锦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织造结构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特征,改变了汉代和唐代经锦和纬锦的显花结构,使织物花纹更为丰满肥亮,产品更为轻薄,富有独创性。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