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莫家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莫家拳,广东“五大名拳”之一。清乾隆年间形成于广东,传承至今已有九代,近300年的历史。莫家拳源于广东惠州,流传于东莞,发展于广州,影响中国广大地区,传播于世界各地。 莫家拳攻防结合,手法紧密;拳势勇猛,刚劲有力;步法灵活,脚法较多;长短结合,身法多变;单枝先行,动静相间。它既有南拳发力深沉、手法多变的风格,又有北腿以技取胜之功。其内容体系完整,主要涵盖技术体系和伦理体系两方面内容。技术体系方面,莫家拳有拳术套路39套、器械套路27套、对练4套、桩法5套...
查看更多
布依族武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布依族武术,是布依族人民以强身健体、守护家园等为目的一种群众性传统体育
项目
。它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经数代传承人积淀、发展而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贵州省的布依族村寨,尤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最为典型。 安龙县武术氛围浓郁,70%以上的村寨流传布依族武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因预防匪患、保家护院和舞龙舞狮等民俗之需,布依族村寨青壮年大都会武术,上至耄耋老翁,下至稚幼童子,人人都会几套拳脚。 布依族武术有开口拳、插虎拳等拳术和单头...
查看更多
乌审走马竞技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乌审走马竞技,是以乌审马为载体形成、发展的传统体育
项目
。乌审马,蒙古马品种之一,产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是一种耐力型良种马,体型秀丽、体质结实、性情温顺、反应灵敏,抗逆性强,善于在沙地里行走,尤其擅长走侧对步,经过驯养,能成为出类拔萃的好走马。现该
项目
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及其周边地区。当地在清代就已盛行走马竞技风尚,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乌审走马竞技,不仅要比流水般的步伐,还要比速度,且须经三轮比赛,才可决出名次。比赛中,每一匹走马必...
查看更多
迎大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迎大旗又称“迎龙虎大旗”,是以浙江玉山古茶场为主要竞演场所,集竞技、娱乐、信俗、艺术于一体的传统体育游艺活动。它源于南宋时期玉山地区的茶神信仰和赶茶场庙会,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现主要分布在浙江磐安县东北部的尚湖、玉山、尖山、九和等乡镇。 迎大旗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举行,程序严谨,包含祭旗、穿旗、竖旗、迎旗、收旗5个主要环节。首先是祭旗,由各村大旗队持旗头和福礼到玉山茶场庙祭拜茶神。而后是穿旗,各队分工组装旗杆、旗面、旗头,绑拢耸竹,系旗索,以备竖旗。接下...
查看更多
泉州刣狮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泉州刣狮,又称“狮阵”,是发源于福建省泉州市集兵战阵法和武艺训练于一体的传统体育表演形式。它远肇晋唐、发端于宋、大盛于明、完备于清,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该
项目
现广泛分布于泉州市各地乡村,亦随华侨足迹播迁于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 泉州刣狮由阵法操演、武术演练和弄狮盘打组成。阵法操演,以集体齐勇、协同杀敌为特点,主要有青龙阵、蝴蝶阵、连环阵等十余种摆绕阵法,分驻阵和战阵四形,此外还有藤牌兵对阵实战的长短兵迭用法。武术演练有各式拳术、各种兵器和各项对练...
查看更多
抢花炮(壮族抢花炮)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抢花炮是一项集祈福祭祖、竞技娱乐为一体的传统体育活动,起源于壮族先民放炮还愿酬神的仪式,广泛流行于广西南宁市邕宁区及周边地区。 当地民众认为“花炮”象征着福气,抢到花炮者会获得天神赐福,人丁兴旺,故壮族抢花炮在当地受到民众热烈追捧。壮族抢花炮以家族为单位分队竞技,不限队伍、人数及性别,举办时间因地而异,将花炮送至指定地点的参赛者视作胜方,即为炮头,来年的抢花炮活动便在炮头所在的村坡举行,并由炮头组织的炮组负责。抢花炮前,村中百姓需先举行祖先祭祀仪式,祭...
查看更多
赤水独竹漂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赤水独竹漂是贵州省赤水市独有的民间体育
项目
,又被称为“划竹竿”或“划楠竹”,主要分布于赤水河两岸的大同镇、复兴镇、葫市镇、元厚镇等地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赤水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流域中下游,是贵州最大的通江口岸,自古盛产竹子。独竹漂最早源于明朝年间赤水河流域的放竹排劳作,后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演变成一项体育娱乐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存在一定差异。历史上,独竹漂是放排工一项必备的劳动技能,即放排工赤足站立于一根直径约14至16厘米、长...
查看更多
拔河(万人扯绳赛)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万人扯绳赛是一项流传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大型民间体育活动,已有600多年历史。起初是军中健身强体的游戏,后来由军中传入民间,成为民间一项大型体育活动。 万人扯绳赛参与群众以临潭县为主,旁涉周边地区,比赛时以居住地划分为“上片”“下片”两方。“上片”区域包括临潭县城关镇的古城村、上河滩村,卓尼县的申藏乡、完冒乡等;“下片”包括城关镇的下河滩村、教场村,羊永镇,卓尼县的木耳镇、大族镇等。区域划分遵循当地民众多民族共生认同的方式,不完全以行政区划为依据...
查看更多
姑娘追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在节日庆典、婚庆典礼、阿肯阿依特色上举行的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马上娱乐活动。姑娘追的形成历史久远,15世纪的典籍中已有相关记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及周边的哈萨克族居住的市县及乡镇。 在游牧生活和草原文化的熏陶下,哈萨克族人民从小练就了健壮的体魄和高超的骑术,马上运动不仅是哈萨克人民娱乐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群体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举行姑娘追时,男女青年交错组合,分成两队。参加姑娘追的姑娘和小伙子在...
查看更多
朝鲜族尤茨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朝鲜族尤茨又称“柶戏”,是流传于朝鲜族民间的一种群体性传统棋类游戏。19世纪60年代,尤茨随朝鲜移民传入我国东北,现流布于我国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等朝鲜族生活地区,其中以吉林地区的传承面最广、群众普及度最高。 朝鲜族尤茨,一般在每年的春节到正月十五期间进行。其器具主要由尤茨、棋盘、棋子三部分组成。尤茨是一种骰子,由四根半圆柱形木块组成。棋盘由29个宫组成,棋子为每队4枚。游戏时,双方队员轮番掷尤茨,切面朝上为“翻”,切面朝下为“扑”,各队根据4根尤茨落...
查看更多
1
934
935
936
937
938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