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3147)
机构
(5)
政策
(292)
资讯
(7008)
清单
(3477)
资源
(782)
学术
(1319)
百科
(13)
其他
(2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铸铁技艺(永康铸铁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铸铁技艺是指将生铁、碳和硅等组成的铁合金通过高温熔化,铸造成各种器具的传统手工艺。永康铸铁技艺主要分布于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全境,其中芝英镇、古山镇、龙山镇、唐先镇、东城街道等地尤为集中。永康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属亚热带季风区,植被丰富,交通便利,多五金行业的能工巧匠,素称“百工之乡”,为著名的五金之都。 传统的永康铸铁以铸造民用铁镬(锅)、铁壶及其他生活生产用具为主。永康铸铁技艺的基本工序有5项:一为铸型制作,俗称“做塑”,有砂型、泥型、金属型等类型;二为起...
查看更多
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金镶玉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姚庄回族乡。郏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陶土、梅花玉和打磨用的木贼草等资源丰富。姚庄乡坐落于郏县东南部,大部分居民为回族,运粮河、洛卞宛古道和万里茶道穿境而过,茶馆、金货铺、陶瓷店生意兴隆,民间有使用金银、玉石佩饰和陶瓷用具的习俗。适宜的气候、丰富的物产,为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的孕育、发展创造了优厚的条件。 早期的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主要是在破损的锅...
查看更多
制漆技艺(坝漆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坝漆制作技艺是以利川坝漆为主要原料,在制作生漆材料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制漆技艺,主要流布于湖北省利川市、恩施市、咸丰县,并辐射至周边区域。利川市位于鄂西南山区,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延伸部分,为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交汇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和自然条件非常独特,适宜漆树繁殖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坝漆制作技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原材料。 坝漆制作技艺因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而得名,包括采割、过滤除杂、脱水氧化、助剂添加、聚合交...
查看更多
书画毡制作技艺(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是流布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一带,以羊毛为原材料,制作具有附墨脱水作用、适宜于书画创作的毛毡制作技艺。定兴县位于冀中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沃野广阔,植被茂盛,农牧养殖业发达。羊群的养殖为书画毡的制作提供了原材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为产品的销售和传播提供了便利。 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以多种羊毛为原材料,使用弹弓、竹帘、藤条及灶台、风箱、铁锅、陶桶、陶罐、瓷盏、洗毡门木板等工具,通过拣毛、拍打、沸水浇淋、成型、擀、洗、搓边、整角...
查看更多
简牍制作技艺(楚简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楚简制作技艺是以竹、绳为原材料,通过制作毛坯、蒸煮晾干、文字书写、编联成册等工序制成竹简的传统工艺,流布区域主要为湖北省,荆州市是核心区,武汉市、荆门市为重点区。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从古至今都是江汉平原的经济文化重镇,地形以平原为主,多湖泊亦有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楠竹、莴竹、白竹的生长。适宜的气候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楚简制作技艺的产生与传承提供了良好条件。 楚简制作技艺是我国简牍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工艺流程如下:杀青,将圆竹用火烘烤,刮去焦面,避...
查看更多
骨器制作技艺(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沙黎族骨器制作技艺是流传于海南黎族的一种以动物的骨骼为主要材料加工出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传统技艺。海南地处热带,自然资源丰富,黎族先民们在这里从事采集、狩猎、捕捞、制作等活动,创造了黎族传统文化,骨器制作技艺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产生活中,黎族人民对动物的骨骼尽其所用。骨料一方面来源于狩猎,另一方面是家畜宰杀后特意留下来的。黎族骨器的种类有骨铲、骨刀、骨刮器、打纬度刀、骨梭、骨镖、骨簪、骨梳、项饰、牛角号、火药筒等。骨器除了在生产、生活中作为实用具...
查看更多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严东关五加皮酒是中国五加皮酒的优秀代表,因产于古严州府城东的东关,即今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镇而得名。建德位于被称为黄金酿酒带的北纬30°附近,属浙西山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十分利于酵母菌群的繁殖生长;该地是新安江、富春江、兰江汇合的水源区,滩浅湾多,潭深流急,水质优良。天时地利造就了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的产生和发展。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传承了固态发酵、蒸馏、中药浸渍等传统工艺,选用纯粮白酒、糯米蜜酒、药汁、白砂糖等为原料,历经蒸煮...
查看更多
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是我国黄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君山岛及许市镇等地。君山岛四面环水,岛上峰峦盘结,沟壑回环,竹木苍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君山银针茶色、香、味、形俱佳,采用“一芽一叶”历经摊晾、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复包、足火、精选等9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其中“九不采”和“双式闷黄”是确保君山银针芽身金黄、鲜醇爽口、回味悠长的重要保障。九不采,是指雨天不采、风霜不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
查看更多
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是中国人在“民以食为天”的认知框架中形成的有关食材备制、烹饪与享用的相关知识、实践和习俗。借由对自然馈赠的接纳、物候时节的遵从和五味调和的强调,以及尊崇自然、顺应时节、食疗养生等健康观念及其对民众身体和心灵的观照,中餐烹饪技艺与食俗在全中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实践。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烹饪技艺逐步发展成为集艺术性、科学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文化表现形式。中餐烹饪技艺因地制宜,广泛选取原料,讲究巧妙配料,注重调和重味,刀工精湛巧妙,火候...
查看更多
徽菜烹饪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徽菜是徽州地区风味菜肴的总和,其烹饪技艺发源于古徽州一府六县,即今安徽省休宁县、黟县、歙县、祁门县、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该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谷地面积不大,峰峦挺秀,沟壑纵横。由于处于北亚热带的湿润性季风气候带,这里温和多雨,四季分明,非常适宜各类动植物的繁衍生长,为徽菜烹饪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徽菜烹饪技艺对食材的选择极其讲究,对原料产地、季节、部位等要求严格,讲究因料制菜,充分彰显菜肴的本味。徽菜的加工要求也十分讲究...
查看更多
1
936
937
938
939
940
13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