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2 星期三 农历六月初八 夏至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60)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3017)
清单
(1101)
资源
(445)
学术
(694)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和昆明市官渡区。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云南盛产的红豆杉、清香木是制作棋盒的上等好木材,冷杉、铁杉可制作棋盘,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制作棋子,优质的原材料促成了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的产生和发展。 云南围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艺采用云南优质硼砂、石英砂、南红玛瑙、
黄
龙玉、翡翠等天然矿物原料,经古法窑烧并以独特的手工技艺滴制成型。主要工序包括原料精选...
查看更多
刀剑锻制技艺(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是在金代女真族兵器制作技法基础上传承发展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布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范围内。七台河市位于张广才岭与完达山脉两大山系衔接地带,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倭肯河、挠力河两大水系穿越全境,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有柞、桦、椴、松等20多种,矿产资源种类丰富,除煤炭外,还发现了铁、
黄
金、石墨等矿产,为刀剑制作技艺提供了优质原材料。 经过历代匠人的传承和发展,七台河刀剑锻制技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选料,精选炼制刀剑条所需的铁矿石、焦炭和包鞘...
查看更多
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青铜器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流布区域为湖北省随州市。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因西周封国曾(随)国而得名,属于低山丘陵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已探明的金属矿产资源有20余种。据传,早在两三千年前,大冶铜绿山开采、冶炼的铜矿料运往西周镐京(今西安)、东周洛邑(今洛阳),就要经过古曾(随)国。这一重要的铜料运输通道,在文献中被称为“金道锡行”。随州由此成为当时铜料的中转地,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传承创造了条件。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是以铜、锡...
查看更多
佤族织锦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佤族织锦技艺是佤族民众世代相传的传统纺织技艺,在我国主要流布于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以翁嘎科镇、新厂镇、岳宋乡等最具代表性。除西盟外,在云南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地也有分布。佤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棉花的民族之一,“耕山力穑,颇知纺织”,为织锦技艺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佤族织锦佤语称“待”,所用的纺线原料以棉、麻为主。棉是草棉、白棉、黑棉和红棉,麻主要为苎麻和野生火麻。佤族织锦色彩丰富,所用染料由天然植物或矿物熬水制成。佤族织锦...
查看更多
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义窑红绿彩瓷制作技艺是磁州窑系继剔花、白地黑花等装饰技法之后,创新出的一种以红、绿色彩为主色调的瓷器釉上彩装饰烧制技艺。该技艺主要流传于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八义、东山两村之间,该地山岭绵延,沟壑纵横,烧制瓷器所必需的优质高岭土(白矸土)、煤炭、水等资源异常丰富。每年的春末、夏季及初冬时节,气温在20-36℃之间,适宜陶瓷坯体干燥,既能使坯体充分排出水分,又不至于造成坯裂,为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八义窑红绿彩瓷制作技艺...
查看更多
哈萨克族刺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哈萨克族刺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装饰艺术,历史悠久,起始年代无史料可考。18世纪末,因部分哈萨克人从新疆阿勒泰地区迁居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而扎根于此,现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哈萨克族居住区,在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亦有分布。 哈萨克族刺绣主要分为毡绣和布绣两种,广泛用作服饰、帕包、床炕用品及室内装饰。其图案纹样结构严谨,色彩瑰丽,线条粗犷,造型大方,从选料、绘图、刺绣,到成品装饰工艺考究。哈萨克族刺绣的绣料多选用自产...
查看更多
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彝族刺绣是彝族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它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图案精美,色彩瑰丽,富有地方特色,以特有的民族装饰风格,成为我国民族刺绣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昭觉县和越西县等区域,并辐射到周边地区。 彝族刺绣一般用毛料、木棉质和麻质的平织布为底料,绣线采用棉线、膨体纱彩线、丝光绣线和金线等,常用的工艺手法有挑花、贴花、盘花、穿花、锁花、补花等。其图案纹样都以太阳纹、花草纹、火镰纹、蕨草纹、牛羊纹、兽牙纹等动植物和大自然...
查看更多
烙画(南阳烙画)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阳烙画亦称“烙花”“烫画”“火笔画”,是发源并长期传承于河南南阳一带的传统美术品种。据《南阳县志》记载,它由南阳人赵星三创立于1877年。现以南阳市主城区为核心流布区域,在河南省内及周边省市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南阳烙画利用炭化原理,依据不同材质的炭化特点,以高温烙具在可炭化材料上勾勒烘烫,通过对烙笔温度、运笔速度、按压力度的控制,使其表面呈现自然的淡
黄
、中
黄
、棕、黑等变化,达到近似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笔墨效果。它以烙为主,套彩为辅,色泽沉稳、古色古香、厚重典...
查看更多
藤编(汉中藤编)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中藤编是以木竹为骨架、青藤为编织材料,运用传统手工编织技法编织生活器物的一门古老手工艺。20世纪80年代之前,它广泛分布于陕西省汉中市的九县二区,现在主要分布在汉中市南郑区
黄
官镇。 汉中地区竹、藤、棕、草资源丰富,手工编织历史悠久,民国时已有数家藤编制品厂。汉中藤编工艺流程复杂,包含备料、骨架制作、藤面编织、抛光打磨等20多道工序。首先是备料。每年农历七月后,采割两年生木竹和青藤,置于通风处自然阴干,后将其放入锅中蒸煮6至8小时以杀死虫卵,并使纤维更加柔...
查看更多
藤编(怀远藤编)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怀远藤编是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怀远镇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它始于清末,民国时期得以迅速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以当地所产藤条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加工、编制等十数道工序,制成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生产生活用品和家具,如茶具、藤椅、沙发、藤床等;近年来也制成室内外装饰、装置,用于酒店、餐厅、学校等公共空间的装饰和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 怀远的藤材以本地鸡冠山上特有的青藤、瓜藤、三叶楠藤为原材料,纹理细腻,色泽温润。藤皮表面有淡淡的纹理和光滑肌理;藤芯经过编...
查看更多
1
168
169
170
171
172
54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