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7 星期六 农历四月二十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鼓吹乐(武家鼓吹乐棚)
2021.08.23
鼓吹乐(武家鼓吹乐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武家鼓吹乐棚,是集音乐、打击乐与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演艺形式,由武家民间鼓乐班世代相传,现在主要活跃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及其周边地区。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北邻齐齐哈尔,西与世界著名的丹顶鹤之乡扎龙自然保护区相邻,东有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居住着汉、蒙、回、满、苗、布依等民族。 鼓吹乐与人们的劳作和生活密切相关,每逢红白喜事、岁时节庆或开业开市等重要活动,大家都会邀请鼓乐班表演,烘托气氛。武家鼓吹乐棚的精髓是“老”“美”“全”“花”。 “老...
查看更多
朝鲜族奚琴艺术
2021.08.23
朝鲜族奚琴艺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朝鲜族奚琴艺术是主要流传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在黑龙江、辽宁以及其他省份的朝鲜族居住区也有传承。奚琴是朝鲜族拉弦乐器,又称“胡琴”“稽琴”“奚胡”等,相传是我国古代东北一带的奚部族创制的,故称“奚琴”。 据史料记载,奚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了15世纪,奚琴已成为朝鲜民族代表性的传统乐器,在演奏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奚琴由琴筒、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目前中国朝鲜族舞蹈...
查看更多
二胡艺术(江南孙氏二胡艺术)
2021.08.23
二胡艺术(江南孙氏二胡艺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江南孙氏二胡艺术是江南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分布于长三角及江南广大地区,传承区域主要包括上海市(奉贤区、闵行区、松江区、青浦区、徐汇区等)、江苏省(南京高淳、丹阳、苏州、无锡、镇江等)和浙江省(杭州富阳、淳安、嘉兴、湖州、绍兴上虞、慈溪等)。 孙氏二胡艺术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一群散居浙北的流浪盲艺人和道士。后因社会动荡,艺人流动加剧,该遗产项目的传播区域不断扩大。19世纪末,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传至乐师、道士孙世荫,后在孙氏家族世代相传,并形成完整的传承谱系...
查看更多
俄罗斯族巴扬艺术
2021.08.23
俄罗斯族巴扬艺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俄罗斯族巴扬艺术,即键钮式手风琴演奏艺术,是主要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部分地方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伊犁州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地域优势十分突出。伊犁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美誉。 “巴扬”是键钮式手风琴的俄文音译,它是俄罗斯民族广泛使用的民族乐器,随着俄罗斯移民的迁徙传到我国。与传统的键盘式手风琴不同,巴扬的...
查看更多
壮族天琴艺术
2021.08.23
壮族天琴艺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天琴艺术亦称“唱天”“弹天”“跳天”,是“唱”“弹”“跳”结合的传统歌舞音乐表现形式,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龙州、凭祥、宁明、大新、天等、扶绥,防城港市的防城区等地区,以及中越边境的越南岱、侬、傣族居住地区。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左江流域,与越南接壤,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43%。 壮族天琴艺术渊源久远,壮族先民创造出天琴,用琴声沟通天地,用歌声表达情感,经过世代传承发展,逐渐在民间信仰仪式乐舞的基础上演化为...
查看更多
阿数瑟
2021.08.23
阿数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阿数瑟起源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先民创造的葫芦笙打歌,后来加入了竹笛、小三弦等乐器,形成集歌、舞、乐为一体的传统音乐艺术。因尾曲中大多有“阿数瑟呢瞧着”等句,当地人称这种音乐形式为“阿数瑟”。该项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临沧市的镇康县、永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凤庆县、云县,为彝族、汉族、傈僳族、德昂族、傣族、佤族所共享。 阿数瑟源于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的葫芦笙打歌,表演时,由三弦、葫芦笙、笛子伴奏,演奏者边奏边舞,其余人跟随其后,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弦调,是阿数瑟...
查看更多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
2021.08.23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专用礼仪性音乐,贯穿整个典仪过程,融礼、乐、歌、舞为一体,是中国的雅乐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洪武帝朱元璋修订雅乐,定名为“中和韶乐”,主要在南京、北京、河北承德等明清两代都城或离宫实践传承。中和韶乐主要传承机构神乐署地处天坛外坛西部,占地约1万平方米,是天坛的主要建筑之一。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备的祭坛。天坛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
查看更多
宣抚司礼仪乐舞
2021.08.23
宣抚司礼仪乐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宣抚司礼仪乐舞是流布于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传统乐舞表现形式,主要保存地为孟连县勐马镇勐阿村。孟连地处历史上著名的“盐运古道”,是中国通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 宣抚司礼仪乐舞伴随着土司制度形成并延续,把傣族源于民间的乐舞,纳入宫廷的礼仪规范,寓教于乐。《所·婻窝罕》为宣抚司礼仪乐舞特定的开场节目,演绎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通过真、善、美熏陶教导民众。宣抚司礼仪乐舞以乐为主体,以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相辅,形成三者浑然一体的表演形式...
查看更多
六郎庄五虎棍
2021.08.23
六郎庄五虎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郎庄五虎棍是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六郎庄村承袭了200余年,融历史故事、舞蹈、戏曲和音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表演形式,是北京传统庙会活动进香献艺的重要内容。六郎庄村位于北京西北玉泉山脚下,南临万泉河,北依昆明湖,东临畅春园,位于著名的“三山五园”之间。该村始建于明代,历来有尚武好艺的传统。 六郎庄五虎棍,以民间传说“赵匡胤斗董家五虎”的故事为蓝本,在原有的8人之外又增加了马童和拉车两个角色。武场兵器有齐眉棍、梢子棍、长棒、短棒等,皆为木制,还有独具特色的藤牌和双...
查看更多
翼城浑身板
2021.08.23
翼城浑身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浑身板是一种汉族传统舞蹈,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黄河金三角区域,并逐渐流布到山西中北部、陕西省其他地区,以及甘肃和内蒙古一带。在山西翼城,浑身板主要流传于城南的南梁镇郭家坡村一带和城北的王庄乡部分村庄。 浑身板又叫“花板子”,由表演者手持3片系在一起的檀板,击打身体的各部位而得名。檀板长45厘米、宽7厘米、厚0.7厘米,3片串连在一起,板与板之间夹有小铜钱,末端系有彩带。翼城浑身板的表演分踩街表演和广场表演两种形式。表演动作主要是右手持板击打手、肩、膝...
查看更多
1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