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海南苗族盘皇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盘皇舞,又称“三元舞”,是海南省五指山市苗族民众世代流传的一种祭祀性集体舞蹈。该舞原为酬答神佑和纪念开天辟地之神盘古而举行,后来又加入祈祷内容,请求神灵和先祖驱邪赐福,保佑苗寨人畜兴旺,生活幸福安康。五指山地区的苗族主要聚居在南圣镇牙南村委会什供村、五指山水满乡新村、毛阳镇、番阳镇,其中南圣镇牙南村委会什供村的苗族盘皇舞最有代表性。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就开始为盘皇舞进行充分的筹备,发动全村各家各户踊跃参与有关盘皇舞排演的各项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跳盘...
查看更多
阴阳板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阴阳板,俗称“打阴阳”,是流传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的一种民间祭祀求雨舞蹈。它以阴阳五行和八卦学说为理论根源,集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体现了鲁南一带农耕文化中神灵崇拜、祭祀娱神的民间信仰,以及当地人特有的审美追求。 阴阳板由一长一短两块柳木板相连,长板为阴,短板为阳,配有铜铃并绘有“阴阳鱼”图案。表演时,男女对角、人数各半,古时女由男扮,采用戴面具或者涂花脸的装扮。整个求雨祭祀队伍,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人,最前方旗锣伞扇开道...
查看更多
佾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佾舞是古代用于祭祀仪式的乐舞,始源于西周时期的雅乐。佾者,列也,专指乐舞的行列。按照西周用乐制度,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后用于祭祀孔子,为“释奠乐”中的乐舞。福建的佾舞,主要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中心
传承
区域,影响遍及福州、漳州、龙岩等地。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隶属福州市,是一座置县1300多年的千年古邑。福清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十分重视儒家文化
传承
,拥有较多的礼乐遗产。 表演佾舞的童生称为“佾生”,分东西两班,八佾64人,六佾...
查看更多
泰兴花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泰兴花鼓是发源于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广陵区南沙乡秦家楼并活跃在周边县市的一种传统舞蹈,因其可用道具红灯照明,又名“夜火灯”。 据《明斋真识·广陵韵事》记载推断,泰兴花鼓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历经多代艺人演绎
传承
,于150余年前成熟。泰兴花鼓起源之初,民间艺人往往以一家、几家或同村人自行组合,靠“打花鼓”谋生,平时挨户演出,或在街头、村头、庙会、集场做广场表演,如逢豪门大户喜庆堂会,则在室内表演。 泰兴花鼓热烈、欢快,喜庆色彩浓厚,可单独舞蹈,亦可边跳边唱。无...
查看更多
翼城浑身板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浑身板是一种汉族传统舞蹈,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黄河金三角区域,并逐渐流布到山西中北部、陕西省其他地区,以及甘肃和内蒙古一带。在山西翼城,浑身板主要流传于城南的南梁镇郭家坡村一带和城北的王庄乡部分村庄。 浑身板又叫“花板子”,由表演者手持3片系在一起的檀板,击打身体的各部位而得名。檀板长45厘米、宽7厘米、厚0.7厘米,3片串连在一起,板与板之间夹有小铜钱,末端系有彩带。翼城浑身板的表演分踩街表演和广场表演两种形式。表演动作主要是右手持板击打手、肩、膝...
查看更多
六郎庄五虎棍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郎庄五虎棍是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六郎庄村承袭了200余年,融历史故事、舞蹈、戏曲和音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表演形式,是北京传统庙会活动进香献艺的重要内容。六郎庄村位于北京西北玉泉山脚下,南临万泉河,北依昆明湖,东临畅春园,位于著名的“三山五园”之间。该村始建于明代,历来有尚武好艺的传统。 六郎庄五虎棍,以民间传说“赵匡胤斗董家五虎”的故事为蓝本,在原有的8人之外又增加了马童和拉车两个角色。武场兵器有齐眉棍、梢子棍、长棒、短棒等,皆为木制,还有独具特色的藤牌和双...
查看更多
宣抚司礼仪乐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宣抚司礼仪乐舞是流布于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传统乐舞表现形式,主要保存地为孟连县勐马镇勐阿村。孟连地处历史上著名的“盐运古道”,是中国通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 宣抚司礼仪乐舞伴随着土司制度形成并延续,把傣族源于民间的乐舞,纳入宫廷的礼仪规范,寓教于乐。《所·婻窝罕》为宣抚司礼仪乐舞特定的开场节目,演绎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通过真、善、美熏陶教导民众。宣抚司礼仪乐舞以乐为主体,以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相辅,形成三者浑然一体的表演形式...
查看更多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专用礼仪性音乐,贯穿整个典仪过程,融礼、乐、歌、舞为一体,是中国的雅乐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洪武帝朱元璋修订雅乐,定名为“中和韶乐”,主要在南京、北京、河北承德等明清两代都城或离宫实践
传承
。中和韶乐主要
传承
机构神乐署地处天坛外坛西部,占地约1万平方米,是天坛的主要建筑之一。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备的祭坛。天坛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
查看更多
阿数瑟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阿数瑟起源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先民创造的葫芦笙打歌,后来加入了竹笛、小三弦等乐器,形成集歌、舞、乐为一体的传统音乐艺术。因尾曲中大多有“阿数瑟呢瞧着”等句,当地人称这种音乐形式为“阿数瑟”。该项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临沧市的镇康县、永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凤庆县、云县,为彝族、汉族、傈僳族、德昂族、傣族、佤族所共享。 阿数瑟源于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的葫芦笙打歌,表演时,由三弦、葫芦笙、笛子伴奏,演奏者边奏边舞,其余人跟随其后,围成圆圈载歌载舞。弦调,是阿数瑟...
查看更多
壮族天琴艺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壮族天琴艺术亦称“唱天”“弹天”“跳天”,是“唱”“弹”“跳”结合的传统歌舞音乐表现形式,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的龙州、凭祥、宁明、大新、天等、扶绥,防城港市的防城区等地区,以及中越边境的越南岱、侬、傣族居住地区。崇左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左江流域,与越南接壤,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43%。 壮族天琴艺术渊源久远,壮族先民创造出天琴,用琴声沟通天地,用歌声表达情感,经过世代
传承
发展,逐渐在民间信仰仪式乐舞的基础上演化为...
查看更多
1
44
45
46
47
48
5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